太白绝代才,曾歌凤皇台。凤皇虽逝台不改,太白千秋句犹在。
高皇定鼎万宇同,此台附之益豪雄,凌云铜雀皆下风。
及我游斯,培塿土堆。如一蚵蚾,偃卧苍苔。三山二水不到眼,深谷高陵或有之。
我笑凤台非昔时,台亦笑余凤德衰。尔毁不可复,余衰犹可追。
明年便逐孟亏去,笼畜此鸟如家雌。
【注释】:
- 太白绝代才,曾歌凤皇台。
- 凤皇虽逝台不改,太白千秋句犹在。
- 高皇定鼎万宇同,此台附之益豪雄,凌云铜雀皆下风。
- 及我游斯,培塿土堆。如一蚵蚾,偃卧苍苔。三山二水不到眼,深谷高陵或有之。
- 我笑凤台非昔时,台亦笑余凤德衰。尔毁不可复,余衰犹可追。
- 明年便逐孟亏去,笼畜此鸟如家雌。
【赏析】:《凤皇台》是李白在开元十三年(725)所作,当时李白正被“赐金还山,请病休息”,过着隐居生活。这首诗就是他在凤翔山庄的诗作之一。
首联写凤翔台的历史和现实。诗人以“凤凰”比喻台,说它虽然已逝去,但这座台依然屹立,而自己的诗句却早已消逝了,表达出一种悲凉的感慨。
颔联描写凤翔台的宏伟壮观。诗人以夸张的笔法,把凤翔台与历史上的铜雀台相比,说它如同“凌云铜雀”,都显得气派非凡、威武雄壮。这里也寓含着诗人对历史的评说,即认为铜雀台的覆灭,是由于曹操功业盖世的缘故,而凤翔台的兴盛,却是由于李唐王朝的强大的缘故。
颈联写自己游览凤翔台的情景。诗人用“培塿土堆”来比喻自己像“蚵蚾”一样安身于凤翔台,而“苍苔”则形容凤翔台周围荒芜、冷寂的环境。这一联通过对比手法,既写出了自己身处荒凉之地的孤寂之感,又暗示出自己内心的郁闷之情。
尾联写自己的感慨。诗人以“笑”字开头,说自己嘲笑凤翔台不如过去那样辉煌,而自己也感到自己的德政已大不如前,这反映了他对自己执政生涯中一些过失的自我批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希望在明春能随月亮而去,回到自己的领地上,继续为人民造福。
全诗通过对凤翔台的描写和抒发自己的感情,表现出了李白对自己政治生涯中一些过失的自我批评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己执政生涯中一些过失的自我批评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