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无渡河,咨咨河波生鳞。公无渡河,咨咨河伯不仁。
公不知兮,渡河而公溺之。妾知公兮,非兹流谁与归,呜呼噫嘻。
箜篌谣
公无渡河,咨咨河波生鳞。公无渡河,咨咨河伯不仁。
公不知兮,渡河而公溺之。妾知公兮,非兹流谁与归,呜呼噫嘻。
【注释】
- 箜篌谣:一种古代的弹拨乐器名。
- 渡河:泛指涉水。
- 咨咨:忧思的样子。
- 河波生鳞:河面泛起鱼鳞般的波纹。
- 河伯:传说中的河神。
- 不知:不知道。
- 鸣呼噫嘻:感叹词,表示悲愤和不满之情。
【译文】
公无渡河,河波泛起鱼鳞般波纹。
公无渡河,河神不仁让河水泛滥。
公不知道啊,他渡河却淹死了自己。
我了解公啊,不是这条河还能去向何处?
唉声叹气地叹息。
【赏析】
《箜篌谣》是一首充满怨愤情绪的诗篇。这首诗的作者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宋玉,他在楚怀王面前曾得罪了屈原,被贬为小官,所以后来写了这首《箜篌谣》来发泄自己的愤怒。
此诗以“渡河”为题,写一个女子因公而溺水的故事,借以抒发诗人对当权者不能体恤民情、任用贤才的愤慨之情。全诗可分为三层意思。第一层,写女子对男子渡河溺水的同情;第二层,写男子对这一事件的无动于衷;第三层,写女子对此事的感慨。
开头四句“公无渡河,咨咨河波生鳞。公无渡河,咨咨河伯不仁。”是说:你不该去涉这危险的水,河里的鱼都惊跳起来。你不该去涉这危险的水,河中的龙也要发怒咆哮。你不知水深的危险,结果自己溺水而死。这几句,从河中鱼龙的反应,表现女子对丈夫的担心和哀痛。
下面六句“公不知兮,渡河而公溺之。妾知公兮,非兹流谁与归,呜呼噫嘻。”是说:你并不知道水的深浅,竟然溺水身亡。我知道你的为人,不是你这样的水性就该有这样下场。你死后,谁来照顾我们?唉!真叫人伤心悲痛!这几句,是女子对丈夫的不幸死亡的哀伤和愤恨。
最后四句“呜呼噫嘻”是感叹词,表明作者对这一不幸事件感到悲愤和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