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裙鹅黄衫藕丝。拨蔓纤指玉参差。采菱倾筐露未晞。
露未晞,甘且芳。折腰红,持赠郎。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关键词语的把握及赏析,是对学生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考查。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原诗内容。

这首诗的译文为:

下裙鹅黄衫藕丝,拨动蔓草纤手玉般匀。采菱筐里露珠未干透。露珠尚未干透,甘甜且芳香。我弯腰把红莲送郎君。

【赏析】

《采菱曲》是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一首闺怨诗,作于唐僖宗广明元年(880)春,当时作者客居扬州,此诗以写景寄情,抒发了闺中女子因丈夫远游在外而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浅显,清新隽永,富有民歌风味,表达了闺中女子对远方游子深深的思念之情。

“下裙”二句:“下裙”“鹅黄”,指穿着黄色裙子的女子。“下裙”,即裙摆;“鹅黄”,即鹅黄色。“衫藕丝”,指穿着白色衣衫的女子。“衫”、“藕丝”,指衣着的颜色和质地。“下裙”、“衫藕丝”,指女子的装束。这里,用一“下”一“衫”,写出女子的体态轻盈飘逸;用“鹅黄”、“藕丝”,写出女子的服饰鲜亮美丽,色彩柔和淡雅。两句诗,既点出了女子的装束颜色,又绘出女子的体态,使人有如见其人的感觉。“拨蔓纤指玉参差”,是说,女子在轻轻拨弄着蔓草时,纤长的十指犹如美玉一般晶莹剔透,洁白无瑕。一个“拨”字,写出女子的动作轻柔细腻,十分传神。“玉参差”三字,不仅形容了女子纤细柔美的手指,还表现了女子拨动蔓草时的神态,给人以优美动人的艺术享受。这两句诗写女子动作之轻、姿态之美,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在微风拂煦中,拨弄着绿茸茸的蔓草,她那纤细优美的手指不时地弹动着,好像白玉一样晶莹透亮,洁白得没有一点瑕疵,真是令人陶醉。这两句诗,既描绘了女子拨动蔓草的动作,又描写了女子的容貌,使人如见其形貌。

“采菱倾筐露未晞”:是说,女子采摘菱角时,将空筐放在水边去露水。“采菱”,是说女子在采菱角;“倾筐”,是说将筐倒扣在水边去露水;“露未晞”,是说露水还未干透;“晞”,是“干透”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女子采摘菱角时,将空筐放在水边去露水,露水还未干透。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女子采摘菱角的动作,又写出了露水的晶莹透亮,使人联想到了初秋时节的清晨,天刚蒙蒙亮,露水还挂在树叶上。这样,就使人感到了清新凉爽。这两句诗,既描绘了女子采摘菱角的动作,又写出了露水的晶莹透亮,使人联想到了初秋时节的清晨,天刚蒙蒙亮,露水还挂树梢。这样,就使人感到了清新凉爽。“甘且芳”三字,既写出了菱角的美味可口,也暗示了女主人公的贤惠美好;“折腰”二字,既写出了女子采菱时弯腰的动作,又表现出了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这一句诗,既表现了女子采摘菱角的动作,又表现了女子的贤淑善良。这两句诗,既描写了女子采摘菱角的动作,又描写了露水的晶莹透亮,同时暗喻了女主人公的贤淑善良。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女主人公采摘菱角的动作,又写出了露水的晶莹透亮,同时暗喻了女主人公的贤淑善良。

【答案】

采菱曲

下裙鹅黄衫藕丝。拨蔓纤指玉参差。采菱倾筐露未晞。

甘且芳。折腰红,持赠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