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带褒衣振古风,翩翩意气自江东。
清修迥出风尘外,大隐偏耽城市中。
名在任教闻女子,书传何必对仓公。
亦知太史称难弟,调燮谁当国手同。

【注释】

博带褒衣振古风:指韩敬堂的穿着。博带,宽长的衣带;褒衣,大袖长衣。振,发扬。

翩翩意气自江东:意气,气概、志向。江东,指长江以南地区。韩敬堂原籍江苏江宁。

清修迥出风尘外:清修,高尚的品德修养。迥出,超出。风尘外,世俗之外。

大隐偏耽城市中:大隐,指隐居山林的贤人。偏耽,偏爱。城市中,即城中。

名在任教闻女子:名在教,名在外,名声在外的人。闻,使动,使人听到。女子,此处泛指妇女。

书传何必对仓公:传,传授。传书,把知识传给别人。仓公,汉文帝时太医淳于意的弟子,因善解脉而得名。

亦知太史称难弟:太史,指司马迁。司马迁作《史记》未成,遭李陵之祸,后得任官机会,但被发配去作苦役,最后抑郁而终。难弟,难以为兄。

调燮谁当国手同:调燮,调节阴阳之气使之和谐。国手,国家的能手,即良医。

赏析:

韩敬堂字太史,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的画家和诗人。他的诗多写山水人物,风格豪放,与王士祯、赵执信等齐名,被称为“浙西词派”。这首诗就是韩敬堂的《题韩医士苏台画像》,全诗八句四十六字,每句七个字,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诗的内容主要是赞颂韩敬堂的品格和才华。

首句写韩敬堂的外貌特征:“博带褒衣振古风”,意思是说他身穿宽大的长袍,头戴高高的帽子,举止端庄,风度翩翩,很有古代文人的风范。次句“翩翩意气自江东”,意思是说他有一股不凡的气概,这股气从江东而来。第三句“清修迥出风尘外”,意思是说韩敬堂的品行高雅,远远超出了世俗的境界。末句“大隐偏耽城市中”则进一步点明了韩敬堂的性格,他虽然喜欢隐居山林,但并不排斥城市生活,而是能够很好地平衡二者的关系。

接下来四句主要赞美韩敬堂的学问和才华。第四句“名在任教闻女子”,意思是说他的名声已经在外面广为人知,以至于连妇女们也都能听到他的名字了。第五句“书传何必对仓公”,意思是说他的学识传播到各地,不必再像仓公那样通过传授医术来显示自己的智慧了。第六句“亦知太史称难弟”,意思是说人们都知道司马迁曾称赞他是难以比肩的兄弟。最后一句“调燮谁当国手同”,意思是说现在需要一位能调和阴阳、治疗疾病、造福百姓的好医生,这样的人应该由韩敬堂来担当。整首诗以赞美韩敬堂的人品和才华为主题,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韩敬堂的高洁品质和卓越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