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远游燕,言念高堂母。
母依白下门,儿向华阳里。
天涯一为别,悠悠嗟陟屺。
岂不志桑蓬,胡能忘菽水。
越鸟何依依,江鱼何弥弥。
瞻云千里思,返驭从兹始。
回睇黄金台,千秋犹下士。
母在未许人,长揖谢知己。
潞渚动轻帆,南风一何驶。
入门相慰藉,一惧还一喜。
愿言息蓬蒿,请学於陵子。
【译文】:
我驱车远游到燕,想起高堂的母亲。母亲住在白下门,我来到华阳里。在天涯一别,我无限惆怅地遥望故乡。难道不想念桑蓬?怎么能够忘记菽水之恩!越鸟为何依依,江鱼为什么游来游去。瞻仰云中千里,返驾从此开始。回看黄金台,千秋仍为下士。母在未许人,长揖谢知己。潞州动轻帆,南风一何驶。进门相慰藉,一惧还一喜。愿言息蓬蒿,请学於陵子。
【注释】:
- 驱车远游燕:驱车,驾车;燕,这里指代京城。2. 言念高堂母:言,说;念,思念;高堂,父母所住的堂屋;3. 母依白下门:白下门,地名,位于南京城东;4. 儿向华阳里:向,前往;华阳里,地名,位于长安;5. 天涯一为别,悠悠嗟陟屺(ji kǐ):天涯,极远的地方;一为别,最后一次分别;逝屺(qī),远望家乡。6. 岂不志桑蓬:岂,表反问的语气词;桑蓬,桑树和蓬草;7. 胡能忘菽水:胡,怎么;胡能,怎么能够;忘菽水,忘记了养育之情;8. 越鸟何依依:越国的大鸟,比喻自己的母亲;何依依,怎样依依不舍;9. 江鱼何弥弥:江鱼,指江河里的鱼;弥弥,充满的意思;10. 瞻云千里思,返驭从兹始:瞻云,仰望天空;驭,驾;兹,这个。11. 回睇黄金台,千秋犹下士:回视(回顾),眺望;黄金台,传说商纣王的游乐场所;下士,地位低下的人。12. 母在未许人:母在,母亲尚在;许人,允许别人。13. 长揖谢知己:长揖,一种礼节,拱手行礼;谢知己,感谢知己朋友。14. 潞渚动轻帆:潞,地名;渚,水中小洲;动,飘动;轻帆,轻快的船帆;15. 入门相慰藉:入门,回到家里;慰藉,安慰;16. 一惧还一喜:惧,害怕;喜,喜爱;17. 愿言息蓬蒿:愿言,希望的话;息,停止;蓬蒿,蓬草;18. 请学於陵子:请,请求;于陵子,地名,在今陕西咸阳市北;19.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对母亲的思念和对离别时的心情,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驱车远游燕”,以“驱车”二字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和性质——出游、远行。而“燕”字则巧妙地暗示了此次出行的方向——京城。这一开头,便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远离家乡、独自远行的旅人的形象。
接下来三句“母依白下门,儿向华阳里”,进一步描写了离家的背景和地点。其中“白下门”指的是南京的城门,而“华阳里”则是长安城内的一个地名。这两句既交代了诗人离开家乡的具体位置,又通过母子二人的相对位置关系,营造出了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天涯一为别,悠悠嗟陟屺”,诗人用“一为别”来形容与母亲告别的场景,而“悠悠”则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同时,“嗟陟屺”这一表达方式,更是将诗人对于离别的痛苦和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的四句诗,诗人以“岂不志桑蓬,胡能忘菽水”作为过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无法割舍的情感。这里的“桑蓬”和“菽水”分别代表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诗人通过这两句诗,将自己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也使得整首诗的基调更加沉重。
接下来的两句“越鸟何依依,江鱼何弥弥”,则运用了拟人手法,将越鸟和江鱼比作自己的母亲和朋友,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手法的运用,不仅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也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丰富多样。
然后诗人转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瞻云千里思,返驭从兹始。”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仰望天空,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返驭”一词则暗示了诗人即将回到故乡的情境。
最后两句“回看黄金台,千秋犹下士”,则通过回顾历史名人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亲情和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家乡的深情怀念。这里的“黄金台”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而“下士”则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地位和身份。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亲人的深厚感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