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如缕,谁家落日敲秋杵。敲秋杵,淡烟衰柳,故人何处。
别来每恨关山阻,征鸿影落芙蓉渚。芙蓉渚,短蓬孤棹,几声疏雨。

【诗句注释】

  1. 忆秦娥:忆,回忆。秦娥,即秦娥人,此处指思妇。
  2. 愁如缕:形容忧愁像细线一样连绵不断。
  3. 谁家:何处。
  4. 敲秋杵:用秋杵敲击落叶,声如击打,用以象征悲鸣。
  5. 淡烟衰柳:淡淡的烟雾,凋零的柳树。
  6. 故人何处:老朋友在哪里?表示对朋友的思念。
  7. 别来每恨关山阻:自从分别以来,我常常怨恨关山阻隔了我们的团聚。
  8. 征鸿影落芙蓉渚:远行的鸿雁影子落在芙蓉洲上。
  9. 芙蓉渚:地名,这里可能是作者的家乡或者曾经居住的地方。
  10. 短蓬孤棹:小船,船蓬很短。
  11. 几声疏雨:几声稀疏的雨点。

【译文】
无尽的忧愁就像细丝般地缠绕着心头,不知是谁家的秋日里传来了敲打秋杵的声音。那秋杵之声如同秋天的萧瑟,在淡薄的烟雾和枯萎的杨柳中回荡,让人想起远方的故人。自从离别后,每次想到要经过重重的关山去远方,心中便充满了怨恨。而那些飞向远方的大雁的影子,似乎也映入了我的视线,落在了我熟悉的芙蓉洲上。芙蓉洲上,只有孤独的小舟和飘摇的船蓬,伴随着零星的几声稀疏的雨点。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典型的思乡之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愁如缕”,以“愁”字开头,直抒胸臆,抒发了自己无尽的愁绪。“谁家落日敲秋杵”,描绘了一个秋日黄昏的场景,夕阳西下,余晖洒在一片片枯黄的叶子上,秋风阵阵,吹动着落叶,发出清脆的声音,就像有人在敲打着秋杵。这种声音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痛苦和相思的煎熬。

接下来的“敲秋杵,淡烟衰柳,故人何处”,进一步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画面:淡薄的烟雾、枯萎的柳树,还有那个遥远的故人。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离愁别绪的画面,让人不禁想起那句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样的画面,无疑加深了作者心中的愁绪。

“别来每恨关山阻”和“征鸿影落芙蓉渚”两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关山”是古代交通不便的象征,人们常常因为路途遥远而感到无奈和痛苦。而“征鸿”则是指南飞的大雁,它们在秋天飞往南方过冬,象征着别离和思念。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苦闷和无助。

最后一句“几声疏雨”,则以景结情,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雨滴稀疏地落下,似乎也在为诗人的离别之痛增添几分哀愁。整个词篇以“愁”字为中心,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