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厌听南风琴,宫中别制龟兹音。
檀板骤击碧云外,白雨乱落青山阴。
一曲山香犹未了,万紫千红竞春晓。
临轩大笑称天公,斡旋造化须臾中。
鲁山花瓷那有此,岁岁欢娱殊未已。
谁知忽作秋风高,渭水一夕生波涛。
金铃琅琅雨声急,回首剑门归未得。
春风满路红槿开,却忆花奴泪沾臆。
乃知自古戒郑声,不独颜色能倾城。

【注释】羯鼓:古代一种打击乐器。

龟兹音:指西域的乐曲,也泛指音乐。

檀板:即拍板,古代击节乐器,用檀木制成。

碧云外:形容声音悠远。

万紫千红竞春晓:形容百花盛开,争艳斗丽的景象。

鲁山花瓷:指瓷器上绘有鲁山(今河南省鲁山县)的花鸟图,因而得名“鲁山花瓷”。

渭水:指渭河,流经陕西、甘肃等地。这里代指长安,唐都城所在地。

金铃琅琅:形容雨声清脆悦耳。

剑门:在今四川省剑阁县,为蜀地要险。

春风满路:指春天来了,花儿开放,路上花香弥漫。

花奴:唐代歌妓名,这里借指歌妓。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写的组诗《秋兴八首》之一,写于大历二年(767)。当时杜甫已经五十六岁了。杜甫生活在一个政治风云变幻的时代。他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动乱。这组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的,通过咏叹秋天的景色来抒发他对时代和国家的感慨。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演奏时的情景。开头说:“开元厌听南风琴”,意思是说,在开元年间的时候,人们厌倦了南国的乐曲,因为那里的音乐过于柔靡而缺乏刚劲之气。这两句是对玄宗朝的讽刺,暗含着诗人自己对时代的不满。接着写“宫中别制龟兹音”,说明朝廷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特别制作了一种别具一格的乐曲。“檀板骤击碧云外”,意思是说,演奏时,拍板的声浪急促,如同从碧空之外传来。“白雨乱落青山阴”,则是说,那曲子演奏得如此动听,以致连天上的白云都被打动,纷纷落下,洒落在山间树木之上。

这几句诗通过对演奏情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一曲山香犹未了”,意思是说,那美妙的曲子还在继续演奏,但似乎还未能完全结束。“万紫千红竞春晓”,则是说,此时正是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季节。这两句诗既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然而好景不长,接下来四句突然转向现实。“临轩大笑称天公”,意思是说,诗人看到眼前的景象,不禁放声大笑,觉得这是天公在作弄人间。“斡旋造化须臾中”,则是指天公在一瞬间就完成了他的杰作。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又透露出他对天地间神奇变化的赞叹之情。

最后两句,诗人又回到了对自然景色的描写。“鲁山花瓷那有此”,意思是说,这鲁山花瓷上画的花朵怎么能够真的存在呢?这里的“鲁山花瓷”指的是唐代的一种名贵瓷器,上面绘有鲁山(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的花鸟图,因此得名“鲁山花瓷”。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他对现实的美好愿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岁岁欢娱殊未已”,则是说每年的欢乐时光都不会停止。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又透露出他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

最后两句,诗人再次回到现实。“谁知忽作秋风高”,意思是指谁也没有料到,突然间秋风刮得很高;“渭水一夕生波涛”,则是说渭水上一夜之间起了大波浪。这两句诗既是对现实情况的写实,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最后两句,诗人以“金铃琅琅雨声急”作为结尾,意思是说雨打在屋檐上的铃声急促而响亮。“回首剑门归未得”,则是说诗人回头看向远方的剑门关,却不知道能否回去。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又透露出他对未来的忧虑和不安。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