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春遥向仲春前,春在王生杖屦边。
把酒忽惊逢兔月,出山重记是牛年。
心从尧舜千龄在,学到程朱几派传。
莫更鼎中求大药,须知无欲即为仙。

【注释】

  1. 仲春:农历二月,又称孟春,是春季的第二个月。
  2. 王生:指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诗人。
  3. 杖屦边:指王羲之的故乡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王羲之常在杖履之间漫步。
  4. 兔月:月亮像兔子一样圆。
  5. 牛年:指农历辛丑年,即唐代宗大历八年(773)。
  6. 尧舜:传说中的圣明君主,这里借指高尚的道德修养。
  7. 程朱:程颐、朱熹,北宋哲学家,理学代表人物。
  8. 鼎中求大药:比喻寻求长生不老的丹药。
  9. 无欲即为仙:指没有欲望的人才能成为神仙。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生日之际写给朋友伦右溪的作品,以“生日答伦右溪韵”为题。全诗共六句,每句都有丰富的内涵和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首联“寻春遥向仲春前,春在王生杖屦边”,开篇即点明了主题——寻找春天。而春天的来临并不需要特定的时间或地点,因为春天本身就无处不在,如诗人所言“春在王生杖屦边”。这里的“杖屦边”指的是诗人自己的故乡会稽山阴,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的反思: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怀梦想,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颔联“把酒忽惊逢兔月,出山重记是牛年”,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春天相遇的情景。当诗人举杯饮酒时,突然被明亮的月光所惊醒,仿佛看到了兔子般皎洁的月亮;而出山后,诗人不禁感慨万千,回忆起当年出山重拾旧业的那一年。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去岁月的回忆。

颈联“心从尧舜千龄在,学到程朱几派传”,则是诗人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阐述。他认为自己的心性与古代圣贤尧舜相仿,历经千年仍保持纯净无暇;同时,他也表示自己学习了程颢、程颐、朱熹等多位理学大师的思想,传承了千百年来的学术精神。这两句不仅表现了诗人的高洁品质,也体现了他深厚的学识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尾联“莫更鼎中求大药,须知无欲即为仙”,是对人生态度的总结和升华。诗人劝诫人们不要过于追求外在的名利和物质享受,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满足。只有做到无欲无求,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解脱,成为真正的仙人。这句诗既是诗人的人生感悟,也是对所有读者的忠告,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发性。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好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