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重恩情系各方,马蹄南北往来忙。
萱花阆苑春偏好,乔木昆山秋欲凉。
砧杵五更归思急,关河千里客途长。
到家正值鲈肥日,红稻新收白酒香。
诗句释义与注释:
- 两重恩情系各方: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毛修撰兄的深切感情,强调了他们之间的情谊跨越了地理的距离。
- 注释: “两重”,指两地;“恩情”,指深情厚谊;“方”,方位词,这里指各个方向。
- 马蹄南北往来忙: 描述了毛修撰兄频繁地从南向北或从北向南奔波的情景。
- 注释: “马蹄”,代指马;“往来忙”,忙碌地来回奔波。
- 萱花阆苑春偏好: 提到了一种花卉的名字(萱花),以及一个美丽的地方(阆苑),这里的春天特别令人喜爱。
- 注释: “萱花”,即忘忧草或萱草,常用来象征母爱;“阆苑”,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住之地,此处可能指代美丽的风景或诗意的环境。
- 乔木昆山秋欲凉: 描绘了秋天到来时,昆山地区树木变得高大茂密,给人带来凉爽的感觉。
- 注释: “乔木”,高大的树木;“昆山”,地名,这里特指地理位置。
- 砧杵五更归思急: 描述了在五更时分,作者因思念而急切地敲打着砧杵,准备回家的心情。
- 注释: “砧杵”,古代用来捣衣的工具;“五更”,泛指夜晚的五个时辰之一,通常用来指天刚亮之时。
- 关河千里客途长: 表达了旅途遥远,需要走很长的路才能到达家乡的情感。
- 注释: “关河”,古代用以指代国境线;“千里”,形容距离远。
- 到家正值鲈肥日: 描述了回到家乡时恰逢鲈鱼最肥美的时刻,充满了对美食的期待。
- 注释: “到家”,返回故乡;“鲈肥日”,指的是吃鲈鱼的最佳时节。
- 红稻新收白酒香: 描绘了家乡收获的新鲜稻米和酿造的美酒散发的诱人香气。
- 注释: “红稻”,成熟的稻谷呈现出红色;“白酒香”,指用高粱或大米等酿造的美酒散发出的香气。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朋友深深的怀念之情和对家乡的深情眷恋。诗中运用了许多传统意象,如萱花、蓬莱、砧杵、关河、鲈鱼等,这些元素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美感,也反映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