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鼎风流入太虚,茗炉造化正春初。
阳开地窍微鸣蚓,浪涌潭心半跃鱼。
七碗芳馨喉吻润,一生清苦性情疏。
谁言济世无功泽,洗刷腥膻力有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次韵答赵克用煎茶》。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次韵答赵克用煎茶

石鼎风流入太虚,茗炉造化正春初。
阳开地窍微鸣蚓,浪涌潭心半跃鱼。
七碗芳馨喉吻润,一生清苦性情疏。
谁言济世无功泽,洗刷腥膻力有馀。

译文:
石鼎中的水随风流入太虚,茶炉的香气在春天刚刚升起。阳光照亮大地的缝隙里,小虫微微振动着身体。波浪汹涌,仿佛跃起的鱼儿在潭中游动。七碗茶喝下去,芬芳的气息让人感觉喉咙湿润。一生清苦,但性情变得疏远。谁说我济世无功劳,洗涤了世俗的腥膻之气,我的功德已经足够。

注释:

  • 石鼎: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通常由石头制成,用于烧制食物或煮水。
  • 风流入太虚:形容水的流动如同风一样无处不在。
  • 茗炉:茶炉,指用来烹茶的炉具。
  • 造化:自然界和宇宙的生成和发展。
  • 阳开地窍:阳光照射到大地上的缝隙。
  • 微鸣蚓:微小的声音,可能是昆虫或者虫子的声音。
  • 浪涌潭心:波浪汹涌,仿佛在潭水中跃出鱼儿。
  • 七碗芳馨:形容七碗茶的味道芬芳怡人。
  • 清苦:指生活的简朴和艰苦。
  • 性情疏:性情变得更加淡泊和疏远。
  • 济世:帮助世人。
  • 功泽:功绩和恩泽。
  • 腥膻:指腥臭味,这里可能是指世俗的污秽之气。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煎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思考。首句“石鼎风流入太虚”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石鼎中的水流入虚空,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和谐。接下来的诗句“茗炉造化正春初”则描绘了茶炉在春天的温暖环境中被点燃,茶香四溢的情景。

诗中的“阳开地窍微鸣蚓,浪涌潭心半跃鱼”形象地描述了茶水沸腾时的情景,阳光照进大地的缝隙里,小虫振动身体,波浪在潭心翻滚跳跃。这种动态的描述,使得画面生动活泼,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期待。

诗人在诗中多次提到茶的品质和味道,如“七碗芳馨喉吻润”,“一生清苦性情疏”,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茶的品质高洁,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即使生活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要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清净。

最后两句“济世无功泽,洗刷腥膻力有馀”则是对整个诗歌主题的升华。诗人以煎茶为喻,表达了自己虽然无法直接帮助世人解决问题,但通过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已经足以净化心灵,消除世间的污浊。

这首诗通过对煎茶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既有外在的自然景象,也有内心的精神世界,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哲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