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野沙草黄,朔风卷沙走。
萧萧白沙寒,战骨多已朽。
仰思忠义贤,勒马伫立久。
借问安肃城,壮士今有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所作,描述了一位忠义之士在安肃城战死的哀思。全诗共四句,每句都充满了深沉的悲痛和无尽的怀念。
第一句“经白沟”,描述了战场的地理位置。白沟是古代的一个重要关口,也是战争发生的地点。这里的战斗非常激烈,沙场秋点兵,战士们奋勇杀敌,但最终却有很多战士战死沙场。
第二句“平野沙草黄”,描绘了战场的荒凉景象。在秋天,大地一片黄澄澄的,这是战争留下的痕迹。在这里,作者用“黄”字来形容战场上的凄凉,同时也象征着士兵们的牺牲。
第三句“朔风卷沙走”,描述了风的力量。朔风是从北方吹来的强风,它卷起沙尘,带走了士兵的尸体。这里的“朔风”不仅是自然环境的象征,更是战争残酷的象征。
第四句“萧萧白沙寒”,进一步描绘了战场的景象。白沙在风中瑟瑟发抖,显得格外寒冷。这里的“萧萧”形容风吹过的声音,也表达了诗人对战士们悲惨命运的同情。
第五句“战骨多已朽”,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许多战士已经战死,他们的骨骼已经被时间侵蚀,已经变得腐朽不堪。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中牺牲者的哀悼和惋惜。
第六句“仰思忠义贤”,表达了诗人对忠义之士的敬仰。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虽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最后一句“勒马伫立久”,描绘了诗人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反应。他站在战场边,凝视着死去的士兵,久久不能平静。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战场的描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的壮烈精神。同时,诗人也在表达自己的悲痛和对忠义之士的怀念。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