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子乃儒生,岘山事游衍。
赤心置人腹,不恃威力显。
吴境亦晏然,泪堕谁能遣。
卓哉古人言,在德不在险。
【注释】
①叔子:指晋代名将羊祜,字叔子。②儒生:指儒家学者。③游衍:游荡。④赤心:忠心。置人腹中:比喻以诚待人。⑤吴境:三国时吴国境内。晏然:平静无事。⑥卓哉:多么了不起啊。古人言:古人的话。⑦德:道德。险:险阻。
【译文】
羊叔子(羊祜)是儒生,在岘山上游玩。
赤诚之心放在别人的心里,不依赖自己的威力来显名。
吴国境内也平静无事。
谁能遣去我流下的眼泪?
古话说得好,德行比危险更重要。
【赏析】
《襄阳耆旧传》记载了羊祜与吴人交往的故事,他到吴国后,对吴王孙权说:“山不在高,贵在其青;水不在深,重在其清。”意思是说,山不在于多高,而在于它的青翠;水不在于有多深,而在于它的清澈。这和我们今天提倡的“德”与“利”,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异曲同工之妙。
《左传·宣公十五年》载:晋景公问于士伯曰:“吾闻段干木、弦子非礼无居处,何谓也?”对曰:“此二臣者,其违君也远矣。夫段干木近君,犹能谏;弦子近君,犹能夺。”景公曰:“然则段干木可与俱游,弦子何如?”对曰:“臣以为不然。夫弦子所怀,为欲见君之疾,使养退老,而无乃失所以为爱身也。”景公曰:“善!”于是厚为之礼。这段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国君,如果能够用“礼”去对待那些有不同意见的人,他们就会真心实意地为国家出力;如果用“刑”去对待他们,他们也会用“刑”来回报你。因此,作为君王,应该善于发现、使用人才,而不应该嫉贤妒能,压制人才。《论语·季氏篇》载:“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即使生活贫困、地位低下,也不感到羞耻。这种精神是非常宝贵的。
羊祜在《上疏让封事》中说:“臣昔在楚,尝过申舟之家,见其器物犹有存者,思其人不见久已。又观江汉之滨,百姓各安其土,唯羊舌鲋独窜伏江中。臣闻明王之道,不掩人之美,故赐鲋爵,以劝其后。夫楚国之人,皆知臣之为人,而不知鲋之为盗。今陛下舍臣而赐鲋爵,臣窃痛惜之。”羊祜的这种高尚品德,确实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