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侯风月浩无边,但置琴书不置田。豪来直欲手擎天,山河带砺世世传。
气如长虹吸百川,中原豪杰谁能先。我来滇南结宿缘,一团春意暖于绵。
锦衣光炫彩云鲜,笔底倒流三峡泉。称量国事如持权,力追古作希前贤。
堂堂虎帐惟青毡,秋水芙蓉出自然。平生济弱兼扶颠,青天白日绝无偏。
客来投辖思久延,竹头木屑无不怜。兴酣击筑浪呼拳,一食何须费万钱。
江河之流起滴涓,妙年勋业须慎旃。仰当弥高钻弥坚,等闲超出三乘禅,能文能武真神仙。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再用前韵赠沐锦衣希申”: 这句表明诗的作者是在用之前韵脚的诗歌赠与沐锦衣希申。
“沐侯风月浩无边”: 这是第一联,描述沐侯(可能是某位官员或人物)的风月之景宏大无边。
“但置琴书不置田”: 这是第二联,表达了虽然有才华和学问,但不以农耕为生。
“豪来直欲手擎天”: 这是第三联,形容豪壮的人来临时,他们的力量之大,仿佛可以用手直接举起天空。
“山河带砺世世传”: 这是第四联,表示国家的山河被人们所铭记,代代相传。
“气如长虹吸百川”: 这是第五联,比喻其气势如长虹般强大,吸引着无数河流汇聚。
“中原豪杰谁能先”: 这是第六联,询问中原地区的豪杰们,谁能率先取得成功。
“我来滇南结宿缘”: 这是第七联,诗人表示自己来到滇南地区,希望能与当地建立深厚的友谊。
“一团春意暖于绵”: 这是第八联,形容这里的春天充满了温暖的气息,如同棉絮一样柔软舒适。
“锦衣光炫彩云鲜”: 这是第九联,描述了锦衣使者的华丽服饰和光彩照人的样子。
“笔底倒流三峡泉”: 这是第十联,表示诗人的文笔犹如倒流的江水,源源不断。
“称量国事如持权”: 这是第十一联,意味着诗人在处理国家大事时,就像握着权力一样得心应手。
“堂堂虎帐惟青毡”: 这是第十二联,描绘了军营中只有青毡(一种草料)的场景,表现出士兵们的勇猛和忠诚。
“秋水芙蓉出自然”: 这是第十三联,形容秋天的湖水清澈如同芙蓉花的自然绽放。
“平生济弱兼扶颠”: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一生中致力于帮助弱者,扶持社会正义的愿望。
“青天白日绝无偏”: 这是第十四联,强调公正无私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客来投辖思久延”: 这是第十五联,描述了客人的到来给诗人带来了长久的愉悦和思考。
“竹头木屑无不怜”: 这是第十六联,表达了诗人对每一片竹叶和木头屑都充满同情和爱护的情感。
“兴酣击筑浪呼拳”: 这是第十七联,描写了诗人在兴致勃勃时敲打战鼓,发出响亮的声音。
“一食何须费万钱”: 这是第十八联,表达了诗人认为一顿简单的饭食花费并不多。
“江河之流起滴涓”: 这是第十九联,暗示了江河水流虽细小却源远流长。
“妙年勋业须慎旃”: 这是第二十联,提醒年轻的英雄们在成就大业时要谨慎行事。
“仰当弥高钻弥坚”: 这是第二十一联,表示要追求更高的境界和更深的知识。
“等闲超出三乘禅”: 这是第二十二联,意味着诗人能够轻易超越佛教的三界六道修行。
“能文能武真神仙”: 这是第二十三联,称赞诗人文武双全,如同神仙一般。
接下来我们对整首诗进行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采用了传统的对仗手法,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诗中不仅描绘了云南的美丽景色,更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国家、人民、自然、友情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情感。特别是最后两句“能文能武真神仙”,更是将诗人的高尚品质和卓越的才能推向了顶点,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对国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既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又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人文情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