鹃送南声到洛阳,浮云白昼掩阳光。
世忧文字乱天下,天遣先生閟海乡。
过化真成孚草木,人心犹自爱桄榔。
无因得载城南酒,仰止惟持一炷香。
诗句释义
1 “鹃送南声到洛阳”:这句描述的是一只杜鹃鸟向南飞去,其声音传到了远方的洛阳。
“浮云白昼掩阳光”:浮云在白天遮蔽了阳光,形象地描绘了浮云的遮挡作用。
“世忧文字乱天下”:这里的“世忧”可能指社会上的种种烦恼和忧虑,而“文字乱天下”则表达了文字可能会带来混乱。
“天遣先生閟海乡”:天意安排,让先生隐居在海边,这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过化真成孚草木”:这句话意味着通过教化可以使万物信服,即通过教化可以感化万物,达到和谐共处的状态。
“人心犹自爱桄榔”:尽管外界环境复杂多变,但人们仍然珍惜如桄榔这样的自然之物。
“无因得载城南酒”:因为某种原因,无法携带城南的美酒,这里可能指的是无法与朋友共享美酒的快乐。
“仰止惟持一炷香”:仰望星空,只能手持一炷香,表达了一种孤独、无助的感觉,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译文
南飞的杜鹃啼声送到了洛阳,天空中的浮云遮住了阳光。世上忧虑的文字让人感到困惑,上天似乎要安排我隐居海乡。通过教化使万物信服,人们仍然热爱如桄榔这样的自然之物。由于某种原因,无法携带城南的美酒,只能仰望星空,手持一炷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隐居生活向往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其中,“浮云白昼掩阳光”和“人心犹自爱桄榔”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眼中的自然美景和对自然的深深喜爱。此外,“过化真成孚草木”一句,更是体现了诗人对于通过教化使万物信服的向往,以及对于和谐共处的渴望。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