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日泊在扶桑边,四山浮云来蔽天。本是阳和变杀气,发出燥土如云烟。
吾皇神圣来赫怒,诸公饱饭日晏然。去年五月南海翻,九月三边烽火连。
旅人潦倒衰暮年,有怀明主徒拳拳。袖中常怀书一编,不得上陈徒自怜。
有时问天天不语,仰天大笑龙楼前。不如回去长安市上酒家眠,明日收拾东归理钓船。
【注释】
- 己丑:宋哲宗元祐元年。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承天门:宋代皇宫大门。2. 淡日:淡红色太阳,即旭日。3. 扶桑:传说中的神木,东方的名山名川,这里指东方。4. 四山浮云:四周的山被云雾遮住。5. 本:当。阳和:温暖的春气。6. 杀气:寒凉的气息。7. 燥土:干燥的土地。8. 赫怒:威武愤怒的样子。9. 诸公:指朝廷大臣。饱饭:吃得饱饱的。晏然:悠闲自得的样子。10. 去年五月: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南海:今广东、广西一带。11. 九月三边烽火连: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辽军入侵西夏,宋朝边防军多次告急。12. 旅人:在外做官的人。13. 拳拳:思念之情。14. 袖中常怀书一编:意思是说作者在旅途中,常常怀抱着书籍,如一卷。15. 天不语:天空不回答。16. 仰天大笑龙楼前:仰天大笑的样子。17. 长安市上酒家眠:指回到长安后,到酒店里去睡觉。18. 东归理钓船:指回到家乡去钓鱼。
【赏析】
《己丑元日》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公元1089年(宋哲宗元丰二年)所作七言律诗的第一首,作于诗人被贬黄州期间。这首诗通过描写新春景象和自己的思乡之情来表达对朝廷的不满和对新君的希望。首联写新春景象,用“淡日”二字,点出了时令,“扶桑”是神话中的东方神木,借以表示春天的来临。颔联写天气变化,从“本是阳和变杀气”一句可以看出这是在冬末春初,此时正是阳气开始生发,却因气候寒冷而显得阴冷。颈联写朝廷大臣的懈怠和作者的忧愤。尾联写自己的处境与心境。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深沉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时政的不满以及对新君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