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默无闻地,潮来忽有声。
亦能骇视听,终觉壮心情。
于世常存信,为人类不平。
广陵空见说,何似此分明。
听潮
寂默无闻地,潮来忽有声。
亦能骇视听,终觉壮心情。
于世常存信,为人类不平。
广陵空见说,何似此分明。
注释与赏析:
1. 第一句:“寂静无声”
- “寂默”指的是没有声音的状态。
- “无闻”表示完全听不到声音。
- 此句描绘了潮水到来之前的景象,暗示着一种静谧和期待的气氛。
2. 第二句:“潮来忽有声”
- “潮来”指的是海水上涨,通常与潮汐相关。
- “忽有声”表示在平静中突然出现的声音。
- 这一句反映了潮水带来的突发性,给人一种惊讶的感觉。
3. 第三句:“亦能骇视听”
- “骇视听”意味着震撼视听,使人感到震惊。
- 这句表达了潮水声的强烈和突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 “终觉壮心情”则表达了尽管这种声音震撼,但内心仍能感受到一种力量或激情。
4. 第四句:“于世常存信”
- “常存”表示持续存在。
- “信”在这里可能指自然规律或者自然的力量是值得信赖的。
- 这一部分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信任和尊重。
5. 第五句:“为人类不平”
- “不平”意味着不满、不公。
- 这句话表明作者认为自然界的变化(如潮汐)对人类生活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可能是不公平的。
6. 第六句:“广陵空见说”
- “广陵”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名字,但在这里不太明确。
- “空”字表明这种看法可能只是一种传说或未经证实的说法。
- “见说”表示人们常常听到或谈论这种说法。
-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观点的质疑,认为它可能是误解或虚构。
7. 第七句:“何似此分明”
- “何似”表示如何比得上或不如。
- “此分明”指的是前面所提到的“广陵空见说”。
- 这句通过对比强调了作者对前人观点的质疑和自己的确信。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潮水声的描述,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从寂静到突然的响声,再到对自然现象的看法,诗人展现了对世界的独特见解和情感。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刻,通过对潮水的描写引发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现象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