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宵风雨暗江城,月到圆时天便晴。
胜事于人难得料,秋光入树易成声。
千寻丹桂生空碧,一颗明珠出太清。
云鬓嫦娥曾不改,急将灵药学长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八月十五夜玩月》。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及赏析:

  1. 几宵风雨暗江城,月到圆时天便晴。
  • “几宵风雨”:连续几夜的风雨。
  • “暗江城”:使江城显得阴暗、朦胧。
  • “月到圆时”:月亮变得圆满的时刻。
  • “天便晴”:天气变得晴朗。
  • 注释:“几宵风雨”和“月到圆时”都表达了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 赏析:这里描绘了一个风雨交加的场景,而当月亮圆满时,天空也变得明亮起来。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期待。
  1. 胜事于人难得料,秋光入树易成声。
  • “胜事”:美好的事物。
  • “于人”:对于人而言。
  • “难得料”:难以预料或预测。
  • “秋光”:秋天的阳光。
  • “入树易成声”:阳光照射在树木上,容易形成悦耳的声音。
  • 注释:“胜事于人难得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欣赏,而“秋光入树易成声”则描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
  • 赏析: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的美好景观的赞美之情。他意识到,虽然美好的事物往往难以预料,但在欣赏它们的时候,却能让人感受到无尽的乐趣。
  1. 千寻丹桂生空碧,一颗明珠出太清。
  • “千寻”:形容桂花树枝高且长。
  • “丹桂”:通常指颜色鲜红的桂花,这里可能指的是桂花。
  • “生空碧”:生长在清澈的环境中。
  • “一颗明珠”:比喻桂花如珍珠般珍贵。
  • “出太清”:出现在清澈的天空中。
  • 注释:“千寻丹桂生空碧”形象地描绘了桂花的美丽景象,而“颗明珠出太清”则将桂花比作璀璨的珍珠,闪耀着美丽的光芒。
  • 赏析:这里用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他认为桂花不仅美丽,而且如同珍贵的珍珠一样,为大自然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1. 云鬓嫦娥曾不改,急将灵药学长生。
  • “云鬓”:形容女子发髻高耸,如同云雾一般。
  • “嫦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月亮女神。
  • “曾不改”:表示始终保持不变。
  • “学长生”:学习长生不老的方法。
  • 注释:“云鬓嫦娥曾不改”表达了对古代美女传说的怀念,而“急将灵药学长生”则表明了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 赏析: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古代美女传说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和追求。他认为,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方法,才能达到永恒的境界。

李白的《八月十五夜玩月》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美好事物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