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绪离情未易任,石桥杨柳日阴阴。
伯仁痛泣孤臣泪,元直先归孝子心。
流水竹声萧寺远,白云秋色汴河深。
梧桐若已题高冢,回首疏钟共晚林。

海云寺送侯商丘伯若孩奉母田太夫人榇还

愁绪离情未易任,石桥杨柳日阴阴。

伯仁痛泣孤臣泪,元直先归孝子心。

流水竹声萧寺远,白云秋色汴河深。

梧桐若已题高冢,回首疏钟共晚林。

注释:

  1. 海云寺送:在海云寺为侯商丘和田太夫人的灵柩送行。
  2. 愁绪:忧愁的情绪。
  3. 离情未易任:离别之情难以承受。
  4. 石桥杨柳日阴阴:石桥下长满了杨柳,阳光斜照时杨柳的影子显得阴暗。
  5. 伯仁:即张华,字伯仁。
  6. 痛泣:悲痛地哭泣。
  7. 元直:即荀彧,字文若。
  8. 萧寺:凄凉、寂静的寺院。
  9. 白云:形容秋天的天空,也用来比喻世事的变迁。
  10. 梧桐:指墓地上的梧桐树。
  11. 高冢:高耸的坟墓。
  12. 疏钟:稀疏悠扬的钟声。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送别友人侯商丘和田太夫人灵柩的情景。首联写诗人与侯商丘的友情深厚,但因友人即将离开,诗人感到难以割舍,心中充满了忧愁和不舍。颔联通过“伯仁”和“元直”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哀悼之情。颈联进一步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诗人看到柳树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阴暗,听到远处寺庙里的钟声稀疏而悠扬,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尾联以梧桐和疏钟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后的孤独和哀伤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表达送别友人之情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