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种青松,大海多北风。
良人虽云好,安能远相从。
夫子为我言,五年客秦中。
得偶曰华姜,大家其仪容。
华姜为孟光,华夫为梁鸿。
一日念母老,母老在海东。
母老儿在家,菽水亦得供。
今君远万里,何能承欢同。
妾愿从君归,事姑永房帏。
但看江水长,誓志不相违。
夫何洁羹饭,一旦泉下亏。
姑生妇归喜,妇死姑何依。
丈夫不得志,万事皆已非。
女子解爱才,感激知音稀。
上山种青松,松下鹤高飞。

诗一:上山种青松,大海多北风。

【注释】:上山:比喻远离故土或家乡;种青松:种植松树,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大海:比喻广阔的世界或生活环境;多北风:暗示生活的艰难和挑战。
【译文】:在山上种植松树,面对着广阔而寒冷的大海。尽管有好的品质,但难以与亲人长久相伴。
【赏析】:诗人通过上山种松这一动作,隐喻了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不拔,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大海的“北风”象征着生活的艰难和挑战,而良人的“安能远相从”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渴望。

诗二:夫子为我言,五年客秦中。

【注释】:夫子:这里指诗人的朋友或导师;言:讲述或建议;五年:表示时间的长度,暗示了长时间的分离和思念;客:寄居他乡的人。
【译文】:我的朋友们(夫子)告诉我,我已经离开家去秦中(即今天的陕西省一带)五年了。
【赏析】:此句揭示了诗人离家的背景和原因,表达了他因求学或其他原因离开故乡,长期在外漂泊的困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学子求学的艰辛与不易。

诗三:得偶曰华姜,大家其仪容。

【注释】:得偶:得到配偶,意味着找到了伴侣;华姜:可能是诗人的妻子,华姜是古代对贤妻良母的一种美称;大家:这里指的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女性;仪容:仪表和容貌。
【译文】:我的妻子华姜,她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女性,有着美好的仪表和容貌。
【赏析】:此句赞美了妻子的美好品质和外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贤妻良母的向往和追求。这种赞美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对社会美德的肯定和弘扬。

诗四:华姜为孟光,华夫为梁鸿。

【注释】:孟光:东汉时期的贤妻良母,以其美貌和品德著称;华夫:同义词,可能是指另一位同样贤良的女性;梁鸿:东汉时期的贤士,与妻子孟光共同生活,以德行闻名。
【译文】:我的妻子华姜就是孟光,我的伴侣华夫就是梁鸿一样的人。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贤妻良母的赞美和向往。通过将华姜、华夫与历史上著名的女性贤者相提并论,展示了对理想妻子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对传统美德的传承和推崇。

诗五:一日念母老,母老在海东。

【注释】:一日:突然之间,表示时间的紧迫性;念母老:想念年迈的母亲;在海东:指母亲仍然生活在遥远的东海之滨,无法前来团聚。
【译文】:突然之间,我想到了母亲年迈的老态,她在遥远的东海之滨。
【赏析】:这句诗抒发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通过对母亲年迈的形象描绘和对其地理位置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母亲的深情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异地为生,不能常回家看望母亲的无奈和辛酸。

诗六:母老儿在家,菽水亦得供。

【注释】:菽水:指用豆做的汤,泛指饮食;亦得供:也可以得到供应。
【译文】:虽然母亲年迈体弱,但我在家中也能照顾到她的需要,也能保证她的饮食供应。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庭责任的承担和对母亲孝顺的体现。虽然诗人身处异乡,但他依然能够尽孝道,确保母亲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这种责任感和孝顺精神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也展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

结语

《挽王华姜》这首诗通过对诗人与妻子之间的感情、生活背景以及家庭责任的描述,展示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坚定的道德信念。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文化的引用,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