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角脂,燕尾丝,上官掌粮如掌珠。三版字,半行朱。
十九天狗日,主簿捋髭须。堂上吏,屋下呼。呼开门,避大姑。
王米十八笠,笠笠连罗襦。老妇三日不下厨,羹汤手办绩麻菇。
缝衣不得身上着,身脱县门心即乐。
诗句释义及译文:
- 苦役行:描述了一种艰苦的生活状态。
- 羊角脂:形容食物或物品像羊的油脂一样,价值昂贵。
- 燕尾丝:比喻事物细长而柔软,如燕子尾巴。
- 上官掌粮如掌珠:指官府中的官员掌管粮食,像掌中明珠般珍贵。
- 三版字,半行朱:形容文书上的字体排布整齐,颜色鲜亮。
- 十九天狗日:指的是农历中的某一天,这里可能指某个特定的日子。
- 主簿捋髭须:形容官员在忙碌工作中,不自觉地捋起胡须。
- 堂上吏,屋下呼:形容官员在官府内外忙碌的情景。
- 呼开门,避大姑:可能是描述官员被命令开门,可能是因为有大姑来访。
- 王米十八笠:指贵族用米做成的伞或帽子,数量为十八顶。
- 笠笠连罗襦:形容衣物重叠,如同罗襦(古代的一种细薄衣料)。
- 老妇三日不下厨:指一位老妇人连续三天都没有下厨做饭。
- 羹汤手办绩麻菇:形容老妇人亲手制作羹汤的同时,还在努力织补麻衣。
- 缝衣不得身上着:指缝制的衣服虽然完成了,但因为某种原因(可能是身体不适)而不能穿在身上。
- 身脱县门心即乐:形容一旦摆脱困境或束缚,心情就会变得愉快。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官场生活和底层百姓的生活状态。诗中的“苦役行”暗示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民间疾苦的关注。通过对食物、服饰等细节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同时,诗中也有对官场腐败和百姓苦难的揭露。整体上,这首诗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时代色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