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诗句释义

1 何处花香入夜清:这句表达了夜晚时分,花香似乎从某个不明之处飘来,给夜色增添了一份清新。”何处”指代一个具体的地方,而”花香”则是这地方的特色。

  1. 石林茅屋隔溪声: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石头和树林构成的自然景观,以及简陋的茅屋,它们之间隔着溪流,发出的声音仿佛是自然界的一种和谐乐章。
  2. 幽人月出每孤往:”幽人”指的是一位隐居的人,”月出”则是指月亮升起的时刻。这里描述了这位幽人每当月亮升起时,都会独自前往某个特定的地方,可能是进行某种修行或冥想。
  3. 栖鸟山空时一鸣:这里的”栖鸟”指的是栖息在山上的鸟儿,”山空”可能是指山中寂静无声,只有鸟儿偶尔的鸣叫打破这份静寂。
  4. 草露不辞芒屦湿:草露意味着露水,”芒屦”是一种草鞋,这里表达了诗人不畏辛苦,即使是在草鞋沾湿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行走。
  5. 松风偏与葛衣轻:松树和风吹过葛衣,这里的”葛衣”可能指的是一种轻便的衣服,诗人感受到了松风的凉爽,同时也感受到了葛衣的轻盈。
  6. 临流欲写猗兰意:这里的“猗兰”可能指的是兰花,诗人想要通过书写来表达对兰花的理解与感受。
  7. 江北江南无限情:最后的两句是对全诗情感的升华,诗人将这种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都融入到了对”江北江南”这一广阔地域的情感表达中。这里的”江北江南”既指地理位置,也象征着诗人对生活、自然和艺术的无限热爱。

译文

何处花香入夜清, 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赏析

《龙潭夜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首句“何处花香入夜清”,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花香似乎有了生命,成为了夜晚清新空气的代表。接下来的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好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