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买棹往来频,我亦携家向海滨。
但得青山随鹿豕,未论黄阁画麒麟。
丧心疾已千年痼,起死方存六籍真。
归向兰溪溪上问,桃花春水正迷津。

别余缙子绅

不须买棹往来频,我亦携家向海滨。

但得青山随鹿豕,未论黄阁画麒麟。

丧心疾已千年痼,起死方存六籍真。

归向兰溪溪上问,桃花春水正迷津。

注释:不必再频繁地往返于江海之间,我也将带着我的家眷前往海滨居住。只要青山能够陪伴我,如同鹿和野猪一般,我便不会再去谈论那些黄阁中的画麒麟。我已经丧失了良知,这种病态已经延续了几千年,而要想重新获得生命,就必须遵循《易经》的教导。我将回到兰溪溪边的家中询问,因为那里生长着桃花,而春天的溪水也正迷茫在歧路上。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离别时所作,表达了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首句“不须买棹往来频”,表明诗人不需要再频繁地在江海之间奔波。这里的“棹”指的是船桨,意味着诗人不再需要频繁地往返于各地之间。第二句“我亦携家向海滨”,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家人一起前往海滨的情景。这里的“海滨”指的是海边地区,暗示诗人选择了一个更加宁静、适合生活的地方。第三句“但得青山随鹿豕”,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这里用“青山”象征着大自然的美好景色,而“鹿豕”则是一种动物,它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山中奔跑。第四句“未论黄阁画麒麟”,则是诗人对过去的一种反思。这里的“黄阁”指的是古代皇宫中的阁楼,而“画麒麟”则是指皇帝身边的侍卫们手持的神兽装饰品。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已经不再关注那些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而是更加注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第五句“丧心疾已千年痼”,则是诗人对自己过去的错误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里的“丧心”指的是丧失良知的行为,而“疾已千年痼”则表示这种错误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的忏悔和自责。第六句“起死方存六籍真”,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信心的体现。这里的“起死”指的是从死亡中恢复生机,而“六籍”则是指《易经》这部经典著作。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遵循《易经》教导的信念和决心。最后一句“归向兰溪溪上问,桃花春水正迷津”,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的归宿和希望的表述。这里的“兰溪”指的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溪流,而“桃花”则是一种美丽的花朵。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想要寻找一个美丽的地方度过余生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述以及对过去行为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的表达,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