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茅茨静竹扉,论心方洽忽辞归。
沧江独棹冲新暑,白发高堂恋夕晖。
谩道《六经》皆注脚,还谁一语悟真机?
相知若问年来意,已傍西湖买钓矶。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五月:指农历五月,一个天气较热的季节。
茅茨静竹扉:用茅草盖成的屋顶,竹子做的门扇,形容简陋的住所。
论心方洽忽辞归:原本心情融洽,突然因故离去。
沧江独棹冲新暑:在炎热的江上独自划船。
白发高堂恋夕晖:对高堂(父母)的思念。
谩道《六经》皆注脚:只是说《六经》(儒家经典)是解释其他书籍的工具。
还谁一语悟真机:还谁能通过一句话理解事物的本质?
相知若问年来意:如果有人询问你这些年的经历。
已傍西湖买钓矶:已经买了西湖边的一个钓鱼台。
翻译:
五月的时节里,简朴的住所安静而孤独,我们本来心意相通,却因为某些原因突然离去。在那炎炎夏日里,独自一人划着小船在江上漂泊,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父母的深深眷恋。我常常感叹,那些伟大的经典著作,其实不过是用来注解和阐释其他更深层次的书籍罢了。如今,如果还有人想要问我这些年的经历和感受,我也只能简单地告诉他们,我已经在美丽的西湖边买下了一个钓鱼台。
赏析:
王守仁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刘伯光的送别,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学问和情感的看法和体验。他主张“致良知”,即通过内心的认知去实现真理,而不是依靠外在的解释或工具。诗中的主人公,虽然面临离别,但依然保持着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展现了王守仁对于人性和生活的理解。
王守仁的《送刘伯光》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歌,更是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人生和情感的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