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茨松菊别多年,底事寒江尚客船?
强所不能儒作将,付之无奈数由天。
徒闻诸葛能兴汉,未必田单解误燕。
最羡渔翁闲事业,一竿明月一蓑烟。

《即事漫述四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王守仁的组诗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释义和分析:

  1. 第一首
    茅茨松菊别多年,底事寒江尚客船?
  • 注释:茅草屋顶与松树和菊花相伴度过了多年的时光,为何寒冷的江面上还有客船呢?
  •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慨。诗人感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同时表达了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1. 第二首
    强所不能儒作将,付之无奈数由天。
  • 注释:勉强做自己不擅长的事,如同军人般地担当,却只能顺其自然。
  • 赏析:这两句揭示了诗人对于现实困境的无奈和接受。诗人认识到在某些情况下,个人的努力可能无法改变结果,只能顺应命运。
  1. 第三首
    徒闻诸葛能兴汉,未必田单解误燕。
  • 注释:只是听说诸葛亮能够复兴汉朝,但未必田单能够解决燕国的问题。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批判性思考。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对历史局限性的认识和思考。
  1. 第四首
    最羡渔翁闲事业,一竿明月一蓑烟。
  • 注释:最羡慕渔翁悠闲的工作,他手持一竿明月,身披蓑衣,享受着宁静的生活。
  • 赏析:最后一句是全诗的情感高潮,通过对比渔翁的悠闲生活,诗人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人认为,只有在放下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才能真正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通过对《即事漫述四首》的逐句解读和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王守仁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这不仅是一次对诗歌的欣赏,更是对人生哲理的一次深刻探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