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舟谷口傍烟霏,共说前冈石径微。
竹杖穿云寻寺去,藤筐采药带花归。
诸生晚佩联芳杜,野老春霞缀衲衣。
风咏不须沂水上,碧山明月更清辉。
注释:
- 维舟谷口傍烟霏,共说前冈石径微。
- 维舟:停船。
- 谷口:山间水边的山谷入口。
- 旁烟霏:四周烟雾缭绕。
- 石径微: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的。
- 前冈:前方的山冈。
- 联芳杜:指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朝著名的诗人,以诗名世,与白居易并称“李杜”,他的诗歌题材广阔、语言精练、风格雄浑,在唐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
- 晚佩:傍晚的佩玉。古代贵族男子佩戴的玉佩。
- 春霞缀衲衣:春天的云彩如同缀着的衲衣。衲衣是僧人常穿的一种简单布衣。
- 风咏不须沂水上:风中的歌唱不需要到沂水河(沂河)上去听。
- 碧山明月更清辉:青翠的山岭上有明亮的月光。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游山赏景的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在九华山上游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首句“维舟谷口傍烟霏,共说前冈石径微。”描述了诗人停船在谷口,周围烟雾缭绕,脚下是蜿蜒曲折的石阶小径。这里的“维舟”指的是停船,“傍烟霏”描绘了周围的环境,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次句“竹杖穿云寻寺去,藤筐采药带花归。”进一步展现了诗人游览九华山的行程。他手持竹杖,穿过云雾去寻找寺庙;用藤筐采摘草药,带着花朵回家。这里的“穿云”和“带花”都描绘了诗人游览时的场景,给人一种生动活泼的感觉。
第三句“诸生晚佩联芳杜,野老春霞缀衲衣。”则是对前面诗句的补充。诗人提到了其他游客,他们身着华丽的服饰,如同杜甫这样的文人墨客,他们的服饰色彩斑斓,如同春天的云霞一般美丽。同时,他也提到了一些普通的游客,他们穿着简朴的服装,如同野老一般自在。这里既有对诗人自己身份的自谦,也有对其他游客身份的尊重。
第四句“风咏不须沂水上,碧山明月更清辉。”则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和升华。诗人认为,即使没有听到风中的歌声,也能感受到沂水河边的美丽景色。而当夜幕降临,月光洒在青翠的山岭上,更显得明亮清澈。这里的“风咏”指的是风中的歌声,“碧山明月”则是指美丽的山岭上的月亮。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游览九华山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闲适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