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船金鼓宿乌蛮,鱼丽群舟夜上滩。
月绕旌旗千嶂静,风传铃柝九溪寒。
荒夷未必先声服,神武由来不杀难。
想见虞廷新气象,两阶干羽五云端。
【注释】
谒伏波庙:拜祭南越武帝征讨南夷的大将赵佗。伏波,即赵伏波,指代赵佗。
楼船金鼓:指汉代南越王赵瞵的船队。
鱼丽群舟:古代兵法中的一种阵法,形容战船整齐排列。
千嶂:重峦叠嶂。
铃柝:古代行军时用的声音信号。
荒夷:指南方边远地区。
神武:指赵瞵。
干羽:古代音乐中用干(木棍)和羽(羽毛)制成的乐器。
两阶:指《诗经·小雅·鹿鸣》中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五云:古代神话中仙人所乘的彩云,这里比喻朝廷的威仪。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当时诗人在长安。作者通过咏史抒怀,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统一、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憧憬。
首联先写诗人拜祭伏波庙的情景。楼船金鼓,是古代南方蛮族首领的仪仗;鱼丽群舟,则是汉军出征时的阵势。这两句既写出了南夷蛮族的强悍,也暗示出赵瞵当年征战南疆的历史背景,为后文抒发感慨作铺垫。
颔联紧承前句,描绘出一幅夜渡乌蛮滩的壮美画卷。月绕旌旗,千嶂静默;风传铃柝,九溪寒清。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夜渡乌蛮滩的险峻,更表现了诗人面对强敌而不屈的英勇气慨。
颈联由物及人,进一步歌颂了赵瞵的丰功伟绩。诗人认为,赵瞵平定南蛮并非出于武力征服,而是因为他善于抚慰人心,使得蛮族归附。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于和平与仁政的重视,也反映了他对于战争的看法。
尾联由景生情,寄托了诗人的政治理想。诗人认为,当朝应该效法虞舜,以德治国,让天下太平。而赵瞵的武功则成为了实现这一理想的有力支撑。同时,尾联还暗含了诗人对于国家的深深忧虑——边疆之乱尚未平息,国家的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此诗通过咏史抒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统一、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憧憬以及对和平与仁政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争的看法以及对于当朝政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