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虚非虚寂,中有未发中。中有亦何有?天之即成空。
无欲见真体,忘助皆非功。至哉玄化机,非子孰与穷。

这首诗是明代王阳明的《南轩韵答湛元明》。以下是逐句释义:

  1. 阳明子之南也其友湛元明歌九章以赠崔子钟和之以五诗于是阳明子作八咏以答之
  2. 静虚非虚寂,中有未发中。
  3. 中有亦何有?天之即成空。
  4. 无欲见真体,忘助皆非功。
  5. 至哉玄化机,非子孰与穷。
  6. 译文:在南边有个朋友湛元明,他写了九章送给崔子钟,崔子钟和了五首诗,于是王阳明写了八首诗来回答。
  7. 释义:这里指湛元明给崔子钟写的九章诗。”南边”指的是湛元明的所在地。”其友湛元明”中的”其”是代词,指湛元明。”歌九章以赠崔子钟”中的”歌”是动词,表示写诗。”九章”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以赠”是动词,表示送给。“崔子钟”中的“子钟”是名词,是指崔子钟这个人。“和之以五诗”中的“和”是动词,表示回应并写下五首诗。“八咏”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
  8. 注解:这里的“南边”可能是指南方某个地方,也可能是对湛元明的称呼。“其”是用来代替湛元明的代词。“歌九章以赠崔子钟”中的“歌”是动词,表示创作诗歌。“九章”是古代一种诗歌体裁。“赠”是指送给的意思。“崔子钟”中的“崔子钟”是人的名。“以赠”在这里的意思是将诗送给别人。“和之以五诗”中的“和”是动词,表示回应并写下来。“五诗”是数量词,表示写五首诗。“八咏”是另一种诗歌体裁。
  9. 赏析:这首诗是王阳明对于湛元明赠给他的五首诗的回应。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诗歌创作的理解和态度。他认为,诗歌的本质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他主张,诗歌应该表达出真实的情感,而不是为了形式而牺牲内容。他强调,诗歌的真谛不在于追求技巧上的成功,而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他认为,真正的诗人应该能够超越形式,达到心灵的自由。他的这种观点,对于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