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蔽旷野,百鸟冻不翻。
孤鸿亦何事,叫叫溯寒云?
岂伊稻粱计,独往求其群?
之子眇万钟,就我滁水滨。
野寺同游请,春山共攀援。
鸟鸣幽谷曙,伐木西涧曛。
清夜湛玄思,晴窗玩奇文。
寂景赏新悟,微言欣有闻。
寥寥绝代下,此意冀可论。
注释:
风雪遮蔽了广阔的原野,百鸟都冻住了,无法飞翔。
孤鸿有什么事呢?它在逆着寒气飞回寒冷的云层。
难道是贪图稻粱之谋,独自远去寻求同伴?
那位少年啊,拥有万钟之禄,却来到我滁州的小河边。
野寺邀请我们一同游玩,春山共同攀援欣赏。
在幽谷中鸟鸣报晓之时,伐木声在西涧回荡时已近黄昏。
清夜湛深玄妙的思考,晴窗观赏奇丽的文章。
寂寥景致令人赏新悟道,微妙之言使我欣喜有闻。
寥寥无几的人世,我此意期待与世人共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给友人蔡希颜的一组诗。全诗四首,这是第二首。诗以写景起兴,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高洁品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风雪蔽旷野”,开篇即描绘了一个风雪漫天、天地苍茫的景象。这样的场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人所描绘的那种壮阔而悲凉的意境。诗人在这里用“风雪”作为背景,既是为了营造气氛,也是为了引出下面的主题。
接下来的两句“百鸟冻不翻,孤鸿亦何事,叫叫溯寒云?”则是对前面景象的进一步描绘。诗人通过“百鸟冻不翻”来表达出风雪的严寒,而“孤鸿亦何事,叫叫溯寒云”则通过孤独的鸿雁,暗示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这里的“孤鸿”并非仅仅是指一只孤独的鸿雁,而是暗含着诗人自己的孤独与无助。他似乎在向天空中的孤鸿发出询问:“为什么你也要冒着风雪,逆着寒气飞翔呢?”这种疑问背后,其实是诗人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无奈和困惑。
接下来三句“岂伊稻粱计,独往求其群?”则更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这里“岂伊稻粱计”指的是诗人并不追求世俗的利益,而是有自己的追求和信念。而“独往求其群”则是说,尽管他的追求可能并不被理解,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选择,独自前往寻找志同道合的人。这句诗中的“独往”二字,不仅表现了诗人的个性独立,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渴望。
最后几句“之子眇万钟,就我滁水滨。”则是对前文的总结。诗人在这里提到了“之子眇万钟”,指的是那名拥有万钟俸禄的朋友,而“就我滁水滨”则是说那朋友来到了他所在的滁州小河边。这里的“滁水滨”既是实指,也是寓意——象征着诗人与朋友之间那种深厚的友谊和默契。
整首诗以写景起兴,借景抒情,通过对风雪、鸟鸣、伐木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其中既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也有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既有对个性独立的坚守,也有对深厚友谊的珍惜。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读后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