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流须有源,植木须有根。
根源未浚植,枝派宁先蕃?
谓胜通夕话,义利分毫间。
至理匪外得,譬犹镜本明。
外尘荡瑕垢,镜体自寂然。
孔训示克己,孟子垂反身。
明明贤圣训,请君勿与谖。
【注释】
浚流:疏通河流。须有源:必须有源头,比喻事物必须有所凭借。植木:栽种树木。根源未浚:根基没有打牢。枝派宁先蕃:枝条怎能长得茂盛呢?蕃:繁茂。谓胜:称赞。通夕话:通宵长谈。义利分毫间:利益与道义之间没有一点空隙。至理:至高无上的道理。匪:通“非”。譬犹镜本明:好比镜子原本就明亮。外尘:外界的污垢。荡:清除。瑕垢:斑点、污垢。寂然:寂静无声。孔训:孔子的教训。克己:克制自己。反身:反省。孟子:即子思,名轲,战国时期儒家学者,孔子的学生。贤圣:指孔子和孟子。请君勿与谖(xuàn):请君不要再沉迷于欢乐,不要忘却忧患。
【赏析】
《郑伯兴谢病还鹿门雪夜过别赋赠三首》,作者为唐代诗人李郢所作,是一首五绝诗。此诗以议论入诗,寓理于咏叹之中,语言浅显,意蕴丰厚,耐人咀嚼,耐人玩味。全诗共八句,可分为四组:“浚流须有源”,“植木须有根”,“义利分毫间”,“明明贤圣训”这四句分别论述了人生道理,“外尘荡瑕垢”,“孔训示克己”,“孟子垂反身”,“明明贤圣训”,这四句则是对以上观点的深化与发挥。
第一联“浚流须有源,植木须有根”,意思是说,要像开凿河渠一样,必须找到水源;要像种植树木一样,必须先打下根。这是说,任何事业或学问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方面入手,也就是要找到它的根本所在。
第二联“义利分毫间”,“至理匪外得”,意思是说,道义与利益之间没有一点空隙,最高的道德就是从自身出发。这是说,一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应当考虑道义问题,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置他人和社会于不顾。
第三联“外尘荡瑕垢”,“孔训示克己”,“孟子垂反身”,“明明贤圣训”,意思是说,外界的污垢会清除掉,镜面也会变得干净。这是说,一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自我修养,这样才能使个人的行为更加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第四联“外尘荡瑕垢”,“孔训示克己”,“孟子垂反身”,“明明贤圣训”,意思是说,外界的污垢会清除掉,镜面也会变得干净。这是说,一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自我修养,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含蓄。整首诗都在阐述一个道理:要想在社会中取得成功,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方面入手,也就是要找到它的根本所在。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要注意自我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