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有山林期,荏冉风尘际。
高秋送将归,神往迹还滞。
回车当盛年,养疴非遁世。
垂竿鉴湖云,结庐浮峰树。
爱日遂庭趋,芳景添游诣。
掎生悟玄魄,妙静息缘虑。
眇眇素心人,望望沧洲去。
东行访天沃,云中倘相遇。

天成素有志于学兹得告东归林居静养其所就可知矣临别以此纸索赠漫为赋此遂寄声山泽诸贤

【注释】

  1. 天成,指作者自名。2. 兹,这个。3. 得告:得到允许。4. 东行访天沃,天沃即天柱峰,在今余姚县境内。5. 云中倘相遇,傥(tǎng),或许。6. 眇眇:形容高远的样子。7. 玄魄:道家称人的魂魄,这里指人的精神。8. 妙静息缘虑:指心境恬淡,无所思虑。9. 眇眇素心人:素心,清纯无瑕的心。10. 沧洲,指隐者居住的地方。11. 云中倘相遇:倘,或许。12. 渺渺,形容远大的样子。13. 素心人:指清高超脱的人。14. 望望:眺望。15. 沧洲:指隐居的地方。16. 东行访天沃,天沃即天柱峰,在今余姚县境内。17. 云中倘相遇:倘,或许。18. 眇眇:形容高远的样子。19. 素心人:指清高超脱的人。20. 望望:眺望。21. 沧洲:指隐居的地方。22. 东行访:向东行走,寻找。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自名“天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渴望安宁的心理。
    诗的第一句“天成素有志于学兹得告东归林居静养其所”表明了诗人一直以来都有志于学习,现在终于得到了机会去东山再起,回到山林中过着安静的生活。第二句“荏冉风尘际”,则是表达了诗人在风风雨雨的人生中,依然保持着一颗纯洁的心灵,没有被世间的纷扰所迷惑。第三句“高秋送将归”,则描绘了诗人告别世俗生活,踏上归途的情景。第四句“神往迹还滞”,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现实的无奈。第五句“回车当盛年”,则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青春岁月的珍惜,以及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
    第六到第八句,则是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于山林生活的喜爱。第九到第十二句,则是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热爱和赞美。第十三句“掎生悟玄魄”,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家哲学的理解,认为人的精神是可以通过修炼达到极致的。第十四句“妙静息缘虑”,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的宁静,以及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第十五句“眇眇素心人”,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清高超脱的人的喜爱。第十六句“望望沧洲去”,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之地的向往。
    整首诗以清新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精神等方面的理解和感悟,既有个人的情感体验,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同时,诗歌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