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
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这首诗是教育儿童的内容,通过具体的事例和道理,教导他们如何做人、做事。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逐字解释:
- 幼儿曹,听教诲。
- “幼儿曹”是对儿童的称呼,表明这是给年轻孩子的教诲。
- 勤读书,要孝弟。
- “勤读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孝弟”则是儒家思想中关于尊敬长辈和友爱的德行。
- 学谦恭,循礼义。
- “谦恭”是指谦逊恭敬,”礼义”则是指遵守礼节和道德规范。
- 节饮食,戒游戏。
- “节饮食”意味着要有节制的饮食习惯,”戒游戏”则是要避免过度娱乐或玩耍。
- 毋说谎,毋贪利。
- “毋说谎”是指在与人交往时不要撒谎,”毋贪利”是指不要贪婪追求私利。
- 毋任情,毋斗气。
- “毋任情”是指不要任性,”毋斗气”是指不要逞强好胜或生气。
- 毋责人,但自治。
- “毋责人”是指不要责怪别人,”但自治”则是要自己管理好自己。
- 能下人,是有志。
- “能下人”是指能够尊重他人,有抱负和远见的人。
- 能容人,是大器。
- “能容人”是指具有包容心的人,能够容纳不同意见的人是成为领导者的重要品质。
- 凡做人,在心地。
- “在心地”是指做人的根本在于内心。
- 心地好,是良士。
- “心地好”是指内心善良正直的人,”良士”则是品德高尚的人。
- 心地恶,是凶类。
- “心地恶”是指内心邪恶的人,”凶类”则是性格恶劣的人。
- 譬树果,心是蒂。
- “譬树果”是用果实来比喻人的品行,”心是蒂”是指内心如同果实的蒂一样重要。
- 蒂若坏,果必坠。
- “蒂若坏”是指如果蒂出了问题,果实就会掉落,比喻如果人的内心出了问题,行为就会受到影响。
- 吾教汝,全在是。
- “吾教汝”是我对你们的教导,”全在是”是指全部都在这些教导之中。
- 汝谛听,勿轻弃。
- “汝谛听”是指你们要认真倾听我的教导,”勿轻弃”是指不要轻易放弃这些教导。
这首古诗通过具体的言行举止教导孩子们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懂得自律和尊重他人的好孩子,同时也传达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对孩子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