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炼石补天漏,璇玑昼夜无停走。
自从堕却玉衡星,至今七政迷前后。
浑仪昼夜徒揣摩,敬授人时亦何有?
玉衡堕却此湖中,眼前谁是补天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游落星寺》。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女娲炼石补天漏
  • 女娲:古代神话中的人物,被认为是人类的创造者之一。
  • 炼石:用法术将石头炼制成仙器或者神物。
  • 补天漏:指修补天上出现的漏洞,可能是对天空缺损的一种象征性描述。
  1. 璇玑昼夜无停走
  • 璇玑:古代天文仪器,用来观测天象。
  • 昼夜无停走:表示不停地运转,没有休息。
  1. 自从堕却玉衡星
  • 玉衡星:北斗七星之一,象征着天文观测。
  • 堕却:坠落,这里是指玉衡星坠落到湖中。
  1. 至今七政迷前后
  • 七政:古人认为天上有七个行星,即太白、辰星等。
  • 迷前后:意味着混乱,无法辨认。
  1. 浑仪昼夜徒揣摩
  • 浑仪:指浑天仪,古代的一种天文测量工具。
  • 昼夜徒揣摩:形容人们在研究天文时不分昼夜地钻研。
  1. 敬授人时亦何有
  • 敬授:谨慎地传授给人们。
  • 人时:人的生辰八字。
  • 何有:有什么。
  1. 玉衡堕却此湖中
  • 玉衡:北斗七星之一,坠落到了这个湖中。
  1. 眼前谁是补天手
  • 眼前:现在。
  • 补天手:能够修补天空的人或神。

赏析:
这首诗以神话传说为背景,通过对女娲炼石补天的描绘,引出玉衡星坠落湖中的故事。诗中的“璇玑”和“昼夜”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天文仪器的功能。通过这些意象,诗人传达了对宇宙奥秘和人类智慧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古人智慧的崇敬之情。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李贺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