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诏传宣下紫宸,清朝宁肯借丛神。
迸奸睿虑怜苍赤,纳谏优容念薄臣。
幸际明时宽合网,敢因愚戆作批鳞。
阴霾扫尽阳和布,四海欢呼祝圣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审清题意,然后把握诗歌内容,最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分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得到皇帝的嘉奖后写的感谢诗。“玉诏传宣下紫宸”“幸际明时宽合网”,写皇帝降旨,赦免了奸佞之人;“敢因愚戆作批鳞”一句,说自己冒昧地对皇帝的诏书进行批驳。“阴霾扫尽阳和布,四海欢呼祝圣人”写诗人感激涕零,向皇帝表示忠心。全诗表现了作者对皇帝恩典的感戴之情。
第一句“疏奏各省镇守宦官幸纳天听诏下裁革举朝欣跃臣窃得酬夙愿因作以谢”,交代了自己上疏的原因:自己之所以能得以重用,是因为得到了皇帝的圣恩。“疏奏”即“奏章”,“奏”通“诉”。第二句“玉诏传宣下紫宸”,表明自己的奏章已经传到紫禁城里,得到皇帝的赏识。第三句“清朝宁肯借丛神”,“清朝”指的是国家,“借丛神”指借助鬼神之力。第四句说皇帝不会把那些奸佞小人当做神灵来对待。第五句“迸奸睿虑怜苍赤,纳谏优容念薄臣”,意思是说奸邪之徒被皇帝看中并加以利用,而自己却因为犯颜直谏而被皇帝所宠爱,皇帝对自己优礼有加。第六句“幸际明时宽合网”,“幸际”指庆幸于,“合网”指结党营私。第七句说自己冒昧地对皇帝的诏书进行批驳。第八句“阴霾扫尽阳和布”,意思是说黑暗势力被扫除干净,光明普照大地。第九句“四海欢呼祝圣人”,意思是说四海之内的人们都欢庆赞美皇帝。这几句表达了诗人感恩皇帝对自己不弃的良苦用心,也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政事清明、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
【答案】
译文:我上表奏陈各地方镇守宦官,皇上竟然采纳了我的意见,将他们全部裁撤,满朝官员都欣喜若狂,我私下里感到十分荣幸。我冒昧地对皇帝的诏书进行批驳。黑暗势力被扫除干净,光明普照大地。四海之内的人们都欢庆赞美皇帝。
赏析:
这是一首表功之诗,是作者受到皇帝宠信之后,为了表达自己对皇帝的感激之情而写的。
首联写自己得到重用的原因。“疏奏”即“奏章”,“奏”通“诉”。“奏章”即“诉状”。作者通过“疏奏”这一动作,表明自己上疏的目的。这里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将“奏章”喻为“诉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上疏的动机。接着写皇帝对自己的信任与宠爱。“玉诏传宣下紫宸”,表明自己的奏章已经传到紫禁城里;“清朝宁肯借丛神”,意思是说奸邪之徒被皇帝看中并加以利用;“敢因愚戆作批鳞”,意思是说皇帝对自己优礼有加;“阴霾扫尽阳和布”,意思是说黑暗势力被扫除干净;“四海欢呼祝圣人”,意思是说四海之内的人们都欢庆赞美皇帝。这几句表达了诗人感恩皇帝对自己不弃的良苦用心,也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政事清明、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
颈联写自己对皇帝的忠诚。作者通过“幸际明时”这一动作,表明自己有幸能够生活在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敢因愚戆作批鳞”,意思是说自己虽然愚笨但敢于直言进谏,冒犯龙颜;“阴霾扫尽阳和布”,意思是说黑暗势力被扫除干净;“四海欢呼祝圣人”,意思是说四海之内的人们都欢庆赞美皇帝。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对皇帝的忠诚之心,又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政事清明、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
尾联写自己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四海欢呼祝圣人”既是对自己过去行为的总结,也是对自己未来行为的承诺。“四海欢呼”既指天下百姓欢呼赞美,也暗含着诗人对朝廷政事清明、社会和谐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