漭漭黄云覆白沙,铁衣万骑迫中牙。
毡裘逾漠烽才息,虎帐传餐士不哗。
金矢射糜寒碛远,玉鞭盘马夕阳斜。
凯歌入塞期非远,鹄望应怜百万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京华秋兴》。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漭漭黄云覆白沙,铁衣万骑迫中牙。
- 茫茫的黄云覆盖着白沙,铁甲骑兵如同千军万马般逼近京城的要害之地。
毡裘逾漠烽才息,虎帐传餐士不哗。
- 蒙古的毡毛之裘越过边境烽火刚刚熄灭,将军们的帐篷中传来的战歌士兵们没有喧哗。
金矢射糜寒碛远,玉鞭盘马夕阳斜。
- 金色的箭矢射出寒冷的沙漠远处,玉石的马鞭在夕阳下盘旋。
凯歌入塞期非远,鹄望应怜百万家。
- 胜利的歌声已经传到了边塞,人们盼望着和平早日到来,应该怜悯那些生活在战争之中的亿万人家。
注释:
- “漭漭”:形容黄云覆盖的景象;
- “黄云”:指天空中的黄色云层;
- “白沙”:指沙漠中的白色沙地;
- “铁衣”:指穿着铁甲的士兵;
- “迫中牙”:逼近京城的中心地带;
- “毡裘”:蒙古人的服饰;
- “逾漠”:越过沙漠;
- “烽才息”:烽火刚刚熄灭;
- “虎帐”:将军们的帐篷;
- “传餐”:将军们传唱战歌;
- “金矢”:金色的箭矢;
- “寒碛”:指寒冷的沙漠;
- “玉鞭”:玉石制成的马鞭;
- “盘马”:在马背上盘旋;
- “凯歌”:胜利的歌声;
- “期非远”:胜利的日子不会遥远;
- “鹄望”:比喻盼望;
- “怜”:怜悯,同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首句以黄云覆白沙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重的氛围。接着,诗人以铁衣万骑迫中牙的形象,描绘了军队的强大气势。然而,在草原上的烽火刚刚熄灭时,诗人又用毡裘逾漠烽才息来表达和平的渴望。最后一句则以凯旋之声传遍边疆,暗示国家的繁荣昌盛,同时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全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现实的关注,又有对和平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尚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