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初归,芙蓉乍老,苍苔院落桐阴小。一帘疏雨晚来晴,繁香不断寒花袅。
著谱人非,餐英事杳,风流未必今时少。且须痛饮读离骚,灵修岂肯捐芳草。

踏莎行·赏菊

燕子初归,芙蓉乍老,苍苔院落桐阴小。一帘疏雨晚来晴,繁香不断寒花袅。

著谱人非,餐英事杳,风流未必今时少。且须痛饮读离骚,灵修岂肯捐芳草。

注释:

  1. 燕子初归,芙蓉乍老,苍苔院落桐阴小。一帘疏雨晚来晴,繁香不断寒花袅。
  • 燕子:此处借指秋天的归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 芙蓉:荷花的别称,这里用来比喻秋天的美好和生机。

  • 苍苔院落:指庭院中生长着苍绿色的苔藓,给人一种宁静、古老的感觉。

  • 一帘疏雨晚来晴:形容傍晚时分,一场细雨过后,天边出现了美丽的彩虹,预示着天气转晴。

  • 繁香不断寒花袅:描述菊花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花瓣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宛如在跳舞。

  1. 著谱人非,餐英事杳,风流未必今时少。
  • 著谱人非:指的是那些曾经留下美好传说或成就的人已经不在了,他们的故事成为了历史的注脚。

  • 餐英事杳:指的是追求美好事物的人们已经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他们的事迹成为了遥远的回忆。

  • 风流未必今时少:表示虽然现在还有很多才华横溢的人,但真正能够保持自己风采并被后人铭记的人却不多。

赏析:

《踏莎行·赏菊》是明代诗人王鸿儒的作品,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赏菊的场景,通过燕子的归来、芙蓉的凋零、苍苔的院落等细节,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卷。词中的“一帘疏雨晚来晴,繁香不断寒花袅”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让人陶醉其中。同时,词中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现实风流人物的感叹。整体而言,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