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可怜春,房栊映玉人。
思繁纤指乱,愁剧翠蛾颦。
授色歌频变,留宾态转新。
曲终仍自叙,家世本西秦。
【注释】
花月:泛指春天的美景。可怜:可爱、可珍爱;怜惜。房栊:门户。映:映照,反射。纤指:纤巧的手指。乱:纷乱。翠蛾:绿色的蛾眉,形容女子的眉毛修长如翠绿色蛾眉。授色:传情。歌:歌唱。频变:频繁地变化。留宾:宴请客人。态转新:态度和姿态都显得新鲜。自叙:自我诉说。家世:家谱,门第。西秦:即西凉,今甘肃西部一带地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宴会中弹筝女子的诗。诗人通过写弹筝女在弹筝时的情景,表现了其对弹筝女的倾慕之情。
首句“花月可怜春”,写弹筝女的美貌,令人怜爱。“春”字点明时间。“房栊映玉人”二句,写弹筝女弹筝时的姿态和神情,她弹着弹着,手指纤巧,手心乱颤,愁绪满腹,眉头皱得紧紧的,像两片青翠的蛾眉。“思繁”、“愁剧”两个动词,用得贴切形象,写出了弹筝女内心的苦闷和忧愁。
“授色歌频变,留宾态转新。”这两句是写弹筝女弹奏时的变化。“授色歌”即传情的歌,“转新”即变换新的神态。弹筝女弹着弹着,歌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回婉转,时而轻曼柔和,时而悲怆凄绝,好像她要借音乐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痛苦、爱慕之情。“授色”二句写弹筝女的琴声,也写她的神态,由弹筝女的内心世界而外化到琴音之中了。
“曲终仍自叙,家世本西秦。”这两句是说,乐曲已经结束,但弹筝女还不停地向主人诉说自己的身世和家世,说她原籍在西凉(今甘肃西部一带地区)。这两句诗是说,尽管乐曲结束了,但弹筝女仍然不停地向主人诉说自己的身世和家世。
这首诗写的是宴会中的弹筝女。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位弹筝女长得美极了,而且很有才艺,很会弹琴唱歌。诗的前四句写弹筝女弹奏时的美妙动人的情景,后六句写弹筝女弹奏完后,还在不断地向主人讲述她的身世和家世。诗人写得很细腻,很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