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馆名娃出,秦筝逸响传。
徘徊芳树侧,掩映杂花前。
雁促玫瑰柱,莺喧锦绣筵。
年来哀怨切,复此感繁弦。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通晓全诗大意,然后把握诗歌中诗句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结合选项进行辨析,即解答本题时考生需要对整首诗的内容有所了解,才能准确选出正确答案。
本题要求考生鉴赏《闻筝二首》的意境和特点,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答题:
(1)从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入手,赏析诗歌的意境;
(2)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分析其表达效果;
(3)注意要联系诗人的创作背景来理解诗歌。
“楚馆名娃出,秦筝逸响传。”意思是说:楚国的歌舞厅里,美女们纷纷出场,秦国的筝声悠扬传来,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表现了乐声的美妙动人。
“徘徊芳树侧,掩映杂花前。”“徘徊”是徘徊,“掩映”是遮蔽映衬,“杂花”指各种花朵,形容繁花似锦的景象。这句诗的意思是:在芬芳的树下徘徊,花儿掩映着筝声,这一句写筝声之美。
“雁促玫瑰柱,莺喧锦绣筵。”意思是说:大雁急促地敲打着象牙制的节拍器,黄莺在华丽的筵席上空鸣乱唱。这句诗的意思是:大雁急促地敲打着象牙制的节拍器,黄莺在华丽的筵席上空鸣乱唱。
“年来哀怨切,复此感繁弦。”“哀怨切”是悲伤哀怨的意思,“繁弦”指琴弦繁多。这句诗的意思是:近来我的心情更加悲苦凄切,再次听到这繁复的琴音,不由得感慨万分。
【答案】
示例一:这首诗描写的是音乐之美,通过筝声与自然景致相和谐,以及人与筝乐相交融的艺术境界,展现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情怀。
示例二:诗中“闻”字统领全篇,既写了筝声之美,也写了筝声之悲。“闻筝二首”,可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赏析】
这首《闻筝》诗,是王维晚年的作品,是他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所作。诗中通过对听筝的感受,抒发自己内心的哀思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楚馆名娃出,秦筝逸响传。”写的是筝声之美。“楚馆”指的是楚地的歌舞厅,古代楚国地域辽阔,有“楚歌”之称。“名娃”指美女,“秦筝”指的是秦地的筝乐。“楚馆”与“秦筝”都是以地点为词头,点明筝乐的来源,而“出”、“传”则表明筝乐的传播过程。“名娃”是美女,而美女往往与音乐联系在一起,所以“楚馆”又可理解为“楚女”。这两句诗写出了一个场景:楚地的美女弹奏筝乐,优美的筝声传出。“名娃”是美女,而美女往往与音乐联系在一起,所以“楚馆”又可理解为“楚女”。这两句诗写出了一个场景:楚地的美女弹奏筝乐,优美的筝声传出。“出”字写出了筝声之美,“传”字写出了筝声之远。
接下来的两句诗:“徘徊芳树侧,掩映杂花前。”“徘徊”是徘徊,“掩映”是遮蔽映衬,“杂花”指各种花朵。这句诗的意思是:在芬芳的树下徘徊,花儿掩映着筝声。这句诗的意思是:在芬芳的树下徘徊,花儿掩映着筝声。“芳树”是指芳香的树木,“杂花”是指各种花朵,“掩映杂花前”是说这些树木花草在筝声面前被掩映住了。这两句诗写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筝声缭绕于芬芳的树木花草之间,使得这些树木花草仿佛被掩映住了。这里的“掩映”“缭绕”都写出了筝声的美妙动听。
接下来两句:“雁促玫瑰柱,莺喧锦绣筵。”“玫瑰柱”是琵琶上的一种键位,“莺喧锦绣筵”中的“锦绣筵”用来形容宴席丰盛华丽。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大雁急促地敲打着象牙制的节拍器,黄莺在豪华的筵席上空鸣乱唱,渲染了一种热闹欢快的气氛。这里的“玫瑰柱”是琵琶上的键位名称,是琵琶演奏时的固定节奏,“莺喧锦绣筵”中的“莺喧”是说黄莺在宴席上空鸣乱唱,“锦绣筵”用来形容宴会的丰盛华丽。这两句诗写出了一幅热闹欢快的场景:黄莺在空中乱鸣,宴会十分热闹。这里的“玫瑰柱”“锦绣筵”都用以形容宴席的丰盛华丽。这两句诗写出了一派热闹欢快的气氛:黄莺在空中乱鸣,宴会十分热闹。
最后两句:“年来哀怨切,复此感繁弦。”“哀怨切”是悲伤哀怨的意思,“繁弦”指琴弦繁多。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近来我的心情更加悲苦凄切,再次听到这繁复的琴音,不由得感慨万分。这里的“哀怨切”是悲伤哀怨的意思,“繁弦”指琴弦繁多。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他最近的心情更加悲苦凄切,再次听到这繁复的琴音,不由得感慨万分。这里的“哀怨切”是悲伤哀怨的意思,“繁弦”指琴弦繁多。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内心感受:他最近的心情更加悲苦凄切,再次听到这繁复的琴音,不由得感慨万分。
王维的诗作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他的山水田园诗清新淡雅,以静制动,以动写静,以小见大,以虚写实,以实写虚,将山水景物人格化,使自然景物充满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