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江上楼,飞构梯层穹。
黄鹤何年来,结巢白云中。
仙人整羽盖,一往无遗踪。
瑶笙紫河车,潇洒馀天风。
至今启重关,呵守虎豹雄。
雕檐敞白日,阑槛标晴虹。
我因驻旄节,登攀兴何穷。
神行万物表,目送双飞鸿。
依依烟际帆,远落三湘东。
霜清楚天碧,树尽荆门空。
长辞愧祢生,高兴怀庾公。
落日下楼去,烟水青蒙蒙。

【注释】:

迢迢:远。

江上楼:在长江南岸,即黄鹤楼。

飞构梯层穹:高峻的楼梯直上云霄。

黄鹤何年来:黄鹤何时来?

结巢白云中:在白云中筑巢。

仙人整羽盖:仙人把羽毛做成的车盖整理好。

一往无遗踪:去而不留痕迹。

瑶笙紫河车:指笙和车,都是仙家之物。

潇洒馀天风:洒脱超然。

启重关,呵守虎豹雄:打开重重门,看守着猛兽。

雕檐敞白日,阑槛标晴虹:雕花的檐头敞开了阳光。

我因驻旄节,登攀兴何穷:因为我持旄节(一种仪仗)而登上此楼,心情十分高兴。

神行万物表,目送双飞鸿:精神可以穿越万物。

依依烟际帆,远落三湘东:远处的船帆像烟雾一样在天际飘荡,最后消失在洞庭湖的东边。

霜清楚天碧,树尽荆门空:清冷的月光映照出天边的蓝天碧水,但荆门山上已没有了树木。

长辞愧祢生,高兴怀庾公:我常常因为不能与祢衡一起喝酒而感到羞愧。

落日下楼去,烟水青蒙蒙:夕阳已经沉下西山,江面上笼罩在一片青雾之中。

【赏析】:

《登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写于公元684年(唐高宗咸亨三年),当时崔颢在扬州任职,他站在长江边的黄鹤楼上极目远眺,凭栏四望,心驰神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意境深远的佳作。

首联“迢迢江上楼,飞构梯层穹”,描写诗人所见的黄鹤楼。“黄鹤”二字点明楼名,“迢迢”写出楼的高,“飞构梯层”描绘出建筑的高峻。“层穹”写出楼的高耸入云,令人仰视。

颔联“黄鹤何年来,结巢白云中”。这是说黄鹤何时来到此地的?它选择在这白云缭绕的地方筑巢,是因为这地方环境优美吗?还是因为它有特殊的原因呢?

颈联“仙人整羽盖,一往无遗踪”。诗人想象仙人驾着羽盖而来,一去不返,留下美好的传说。

颔联和颈联,诗人以“黄鹤”为题,写景抒情,抒发感慨。“结巢白云中”是写景;“仙人乘羽盖,一往无遗踪”是抒情;“仙人乘羽盖”一句是想象之词。

尾联“雕檐敞白日,阑槛标晴虹。我因驻旄节,登攀兴何穷。”诗人登上高楼,看到雕饰华丽的房檐敞开着明亮的阳光,栏杆上挂着彩虹,诗人的心情非常激动兴奋。

尾联“神行万物表,目送双飞鸿”,诗人想通过自己的眼睛来观察世间万物,希望从中得到启示,但又觉得无法做到,所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大雁南飞。“神行”二字写出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无限羡慕和向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尾联“依依烟际帆,远落三湘东。”诗人看到远处的船帆在烟雾中飘荡,慢慢地消失在洞庭湖的东边。这里的“依依”形容帆影的轻盈飘逸,“远落”则表现出帆影的飘渺不定。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又表达了他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以登黄鹤楼为主题,通过对黄鹤楼美景的描绘和对仙人、大雁等元素的想象,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和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