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马经过何处频,丰碑片片驿边新。
贫民但卖山头石,不是襄阳堕泪人。
【解析】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第一句“车马经过何处频”,点出了地点,写出了车马频繁,人烟稠密;第二句“丰碑片片驿边新”,描绘了丰碑的景致,驿边有碑,碑上文字清晰可辨;第三句“贫民但卖山头石”,指出了贫民的生活状况,他们只能卖掉山上的石头;第四句“不是襄阳堕泪人”,指的不是像襄阳那样因悲伤而流泪的人。
【答案】
译文:
车马经常经过的地方,路边的丰碑一片片都是新的。
穷人只能卖掉山上的石头。
并不是像襄阳那样因悲伤而流着泪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的小诗。诗人借古喻今,抒发了自己对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同情,同时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的前两句,诗人以“车马”为切入点,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为后面的描写做铺垫。“车马”二字,点明当时社会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富足,交通发达。“丰碑片片驿边新”,则描绘出当时驿站附近立碑纪念的情景。驿边立碑,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人们将死者的名字刻在碑上,以示怀念。而“丰碑”一词,则形象地勾画出了碑文内容的丰富多彩。
三、四两句,诗人笔锋一转,由碑文内容转向碑下碑文所反映出来的百姓的生活状况。“贫民但卖山头石”,“山头石”即山中的石头,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老百姓只有把山里的石头卖了来维持生计。这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百姓生活的困苦,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统治者的苛政重税。
最后一句,诗人进一步揭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即“不是襄阳堕泪人”。这句的意思是说,这不是像古代襄阳那样因为悲伤落泪的人。这里,诗人运用了一个典故——襄阳堕泪。据《晋书·羊祜传》记载:“祜卒后,羊琇为荆州都督,襄阳举哀甚盛。祜子詹曰:‘吾今已矣,王宜存想我心,勿为感伤!’琇曰:‘王既相申,复何所云?’”意思是说,羊祜死了之后,他的好朋友襄阳太守羊琇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他的儿子羊緼说:“现在我已经去世了,你应当想到我的心,不要为我悲伤!”羊琇说:“你既然已经这样说了,我又有什么话呢?”后来人们用“襄阳堕泪人”这个典故,比喻那些因悲伤而流泪的人,或者用来比喻那些因悲伤而落泪的人。在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的暴虐无道,以及人民的苦难生活。
全诗通过对比,突出了人民的不幸生活处境以及统治者对他们的压迫和剥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