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下春泥月下霜,几年辛苦傲萧郎。
休论犯雪邀宜主,只忆藏花遇妥娘。
獭髓易求非玉杵,鸩媒轻泄似胡香。
天台再许刘晨到,肯惜千回度石梁。

【注释】

即事十首:指杜甫《江陵》诗中的十首。

下春泥:春天的泥土,比喻春天的景象。

月下霜:月亮下面下的霜,形容秋夜的寒冷。

萧郎:冷落的男子。

犯雪邀宜主:指白居易在洛阳时,曾与友人一同到白马寺求得一白牡丹,因名“白牡丹”,并作《赏牡丹》诗;又因白居易有“花中君子”之称,因而又有“宜男花”之誉。

藏花遇妥娘:指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中写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里以“藏花”暗比崔护与一位女子的恋情。

獭髓易求非玉杵,鸩媒轻泄似胡香:《新唐书·李义府传》:“义府为人阴贼险狠,既无学术,尤加贬薄;每构参伍他人,以为威势,士流侧目。或密表疏论其罪,上皆不报;则天崩,年八十余而终。”又,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九:“今世所谓毒酒者,盖鸩也。昔有人饮鸩死,医云:‘药性上行,当引喉入脑。’遂咽之。未几死。”故此处用“獭髓”比喻求得之物并非真金,用“鸩媒”比喻泄露的消息如同胡香(即胡地的香料)那样令人恶心。

天台再许刘晨到,肯惜千回度石梁: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相传为东汉时期神仙刘晨、阮肇所登,后二人还家后,便逢大雪封山,十年后,重游旧地,发现双树开花。此处化用刘晨、阮肇重游天台之事,意谓自己能再次来到这地方。

赏析:

此十首咏物诗,都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大约创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春。这时杜甫已五十四岁,他在成都浣花溪畔筑草堂定居。他在这期间写了不少咏物诗,但大多写得比较浅显,只有这十首写得较好。这些诗虽咏的都是一些普通的景物,却写得各具特色,富有情韵,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愉悦。如第一首咏雨、月、霜等自然景象,写得清新淡雅,意境优美;第二首咏对仗工整的佳偶,写得委婉含蓄,情致深微;第三首则通过“白牡丹”这一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美好向往;第四首以“藏花”暗比崔护之恋,写得缠绵悱恻;第五首则借讽喻来讽刺当时的社会现实;第六首则用“獭髓”比喻求得之物并非真金,用“胡香”比喻泄露的消息如同胡地的香料那样令人恶心;第七首用“天台再许刘晨到”来表达诗人希望再度重游天台的愿望;最后一首则通过想象来表达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

杜甫一生坎坷,屡遭挫折,因此他的诗中常蕴含着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这十首咏物诗虽然写的都是些普通的景物,但在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沉思考,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