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情端不上娇颦,瀹茗皆为一笑真。
膏粉末饶宜主费,琴书偏泥长卿贫。
风流不载钱愚论,仙艳真非火食人。
看待倾城无长物,半帘烟月影秋筠。

【解析】

“尘情端不上娇颦”:尘情,即尘世之情。端不上娇颦:指人世的欢乐与悲哀都是短暂的,不值得珍惜。

“瀹茗皆为一笑真”:瀹茶时都为了开怀一笑。瀹,泡茶。

“膏粉末饶宜主费”:膏粉,指搽脸的脂粉。主费:主人的费用。

“琴书偏泥长卿贫”:长卿,指司马相如,字长卿。偏泥,偏爱。

“风流不载钱愚论”:载,承载、包含。钱愚,指《钱塘遗事》作者钱仁父,因作此书而被称为钱愚。

“仙艳真非火食人”:仙艳,形容美丽。火食人,指神仙。

“看待倾城无长物”:倾城,倾国倾城,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答案】

示例一

贫甚戏书示所近

尘情端不上娇颦,瀹茗皆为一笑真。

膏粉末饶宜主费,琴书偏泥长卿贫。

风流不载钱愚论,仙艳真非火食人。

看待倾城无长物,半帘烟月影秋筠。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美人的诗。首句说,世俗的欢乐和悲哀都是短暂而不值得留恋的,因此,我写此诗给近邻的人看,让他们不要为这些俗务而烦恼。次句说明我之所以要写此诗,是因为我喜欢喝茶,喝茶时总想得到一点乐趣,而得到乐趣的关键在于能开怀大笑。三句写自己喜欢涂脂抹粉,这是女人的特点,也是人之常情。四句写自己虽然爱好文墨,但常常因此而感到贫穷。五、六两句说自己虽然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但是仍然很穷,这与历史上有名的诗人司马相如有相同之处。七句说自己的才情很高,却比不上神仙。八句说美女没有多余的东西可以炫耀,只有那半帘半掩的烟月才是她的真正风景。最后一句以景结情,用美丽的风景来衬托美人的美丽,使整首诗显得更加含蓄蕴藉。

示例二

贫甚戏书示所近

尘情端不上娇颦,瀹茗皆为一笑真。

膏粉末饶宜主费,琴书偏泥长卿贫。

风流不载钱愚论,仙艳真非火食人。

看待倾城无长物,半帘烟月影秋筠。

赏析:

全诗共八句,前六句写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追求;后两句写自己对待人生的态度。前六句写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追求;后两句写自己对待人生的态度。前六句中,“端不上娇颦”一句是全诗的总纲,它概括了前六句所写的全部内容;其他各句都是这一总纲的具体化和展开。这六句中,前两句写世俗之人的欢乐和悲哀都是短暂的而不值得留恋的;中间两联写自己喜欢涂抹脂粉,喜欢喝茶、读书、弹琴、作画等,这些都是文人墨客所共有的情趣;后两句写自己的高才和清贫,这是文人的共同特点。这两句中,“膏粉”“琴书”是具体的描写对象,“长卿”“火食”是指司马相如和神仙。这两句中,“偏泥”“真”是修饰语,“长卿”“火食”是名词,分别表示“迷恋”“真实”。这两句中,“风流”“仙艳”是对人的赞美,“钱愚”“火食人”是对人的批评。这两句中,“真”是动词,“非”是系动词,“真”在这里用作形容词,“非”在这里用作副词,“真”在这里表示肯定的意义,“非”在这里表示否定的意义。这两句中,“看待”是动词,“倾城”是名词,“长物”是动宾短语。“看”在这里表示观察,“倾城”在这里表示整个国家,“长物”在这里表示物品。这两句中,“看”是动词,“秋筠”是名词。“看”在这里表示观察,“秋筠”在这里表示秋天的竹子。这两句中,“烟月”是名词,“影”是动词。“半帘烟月”是名词性短语,作为动词“影”的主语和宾语;“秋筠”是名词性短语,作为动词“影”的宾语。

这首诗的译文是:“尘世的感情不能上到像娇羞的女子那样低眉含笑的地步,沏茶喝的时候都是为了开心地笑一笑。涂抹脂粉是女人特有的东西,花费很多钱也值得。读诗、写字、弹琴、画画是文人的喜好,却总是因为贫困而不能发财。我虽然有很高的才学,但是仍然贫穷得像一个长工一样。我虽然没有成为神仙一样的人物,但是也并不是像那些烧火做饭的凡人一样的普通人物。我看着满城的人都在争着炫耀自己的家财和美貌,但是我却没有一件多余的东西可以炫耀。我只看到了半开的窗户外的烟云和月亮的影子映照在秋天的竹叶上罢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