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转砧稀秋夜阑,朔云遥度雁声寒。
梦回旅馆灯初落,书寄衡阳叶正残。
隐隐断行迷极浦,苍苍斜月带长安。
湘南塞北关情远,人倚青楼几处看。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重点考核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答题时首先明确手法特点和表达效果等,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手法运用的具体内容。此首诗前四句描写秋夜的景色和作者在梦中的情景;后四句描写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斗转砧稀秋夜阑,朔云遥度雁声寒。”意思是:北斗星旋转,更漏声渐渐稀少,秋夜已深,银河横贯夜空。远远传来大雁南飞的鸣叫声。(点明时节、环境。)。
“梦回旅馆灯初落,书寄衡阳叶正残。”意思是:我回到旅舍,天已经黑了,灯刚刚亮起,书信已经写了一半,衡阳(指衡州)的枫叶也落得差不多了。(突出了作者孤独凄凉、思念朋友的心情。)。
“隐隐断行迷极浦,苍苍斜月带长安。”意思是:远远望去,一条小路隐没在水边,一轮明月从长安城上空缓缓升起。(点明时间、地点。)。
“湘南塞北关情远,人倚青楼几处看。”意思是:湘江以南、长城以北的关口,离我太远了,人们站在高楼之上,眺望着远方,有几个人还在观看?(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答案】
示例一: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所作。全诗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诗人孤身在外的凄凉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译文:
北斗转圈时,深夜已到尽头,天空中飘着淡淡的云彩,远处传来了大雁南飞的声音。我回到了旅馆,天还没有亮,灯才刚刚点亮。信还没写完,衡阳的枫叶已经落得差不多了。远远望去,一条小路消失在水边,一轮明亮的月亮从长安城上空升起。湘江以南、长城以北的关口,离我太远了,人们站在高楼之上,眺望着远方,有几个人还在观看。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后,与好友王昌龄相会于长沙驿。两人饮酒作诗,王昌龄又写下《送张子参》一诗。此诗即是其一。
首联以景入题。“秋晓”二字,点明了季节与时间。斗柄指向北方,暗示着北斗星转过了方位,表明夜幕即将逝去。此时正是黄昏时分,天色渐晚,而天上的云彩也似乎在慢慢地移动,这是天气将晴的信号。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静谧之美。
颔联以“雁”字点出季节。大雁南飞的叫声,给寂静的秋夜增添了生气。然而此刻诗人却在梦中回到了旅店,看到窗外只有昏黄的灯光,想到自己身处异地,不禁感叹道:“啊!我的家乡就在前方!”
颈联进一步写景。诗人看到一片茫茫的水边,心中无限惆怅。那轮斜挂的月亮带着淡淡的光芒,照亮了整个长安城。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幽寂之美。
尾联写诗人的想象。诗人想象中的友人,正在倚靠在高楼之上,眺望着远方。他们或许正在谈论着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又或许是在默默地祝福彼此。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景入题,情景交融。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孤身在外的凄凉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诗的语言优美、形象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