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高轩对冶城,望中浑似醉翁亭。
云连松桧参差碧,山接秦淮远近青。
野果饷猿还抱子,渚蒲留鹤自梳翎。
客来每共钩帘坐,满目岚光酒半醒。

【解析】

1.题览翠楼(“览”字原为“看”,但此诗中“览”字应读作“懒”,“览翠楼”即“懒望翠楼”。)

2.竹里高轩对冶城,望中浑似醉翁亭。

译文:竹丛之中有一座高高的楼阁正对着冶城,远眺时宛如醉翁亭。

赏析:首句写景,先写“翠楼”,再写“冶城”。翠楼在竹林深处,高耸入云,与冶城遥遥相望。诗人以“醉翁亭”为比,说明翠楼的高耸入云,远望时犹如醉翁亭一样;第二句写登楼所见之景,诗人远眺冶城,看到冶城景色如画,不禁心旷神怡,仿佛自己已身临其境,置身其中了。

3.云连松桧参差碧,山接秦淮远近青。

译文:白云缭绕着松柏,参差不齐的碧绿一片;远处青山与秦淮河相接,呈现出青翠的颜色。

赏析:这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前一句写“云”,后一句写“山”,两幅画面互相映衬,形成美妙的意境。诗人用“白云”和“碧绿”来描绘松柏,用“远近”“青翠”来描绘秦淮河,表现出一种清新秀丽的景色。

4.野果饷猿还抱子,渚蒲留鹤自梳翎。

译文:野果子供给猿猴吃,它们还抱着小崽子;水边的蒲草留下鹤儿梳羽翎。

赏析:这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前句“野果饷猿”,后句“渚蒲留鹤”,两幅画面相互映衬,形成了美好的意境。诗人用“野果”“猿”和“渚蒲”“鹤”等意象,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

5.客来每共钩帘坐,满目岚光酒半醒。

译文:客人来访时常常与我同坐在钩帘边喝酒,放眼望去都是山岚笼罩下的美景,我喝得有些醉意,但仍能欣赏到美景。

赏析:这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诗人与客人一起饮酒赏景,面对山峦云雾笼罩的美景,虽然有些醉意,却仍然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答案】

①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四联八句,中间两联对仗工整,韵脚相同。②“懒”指懒于游览或游兴不浓之意。③本诗描写了诗人游览冶城、秦淮河一带时所看到的美景。

译文:竹丛之中有一座高高的楼阁正对着冶城,远眺时宛如醉翁亭一样;白云缭绕着松柏,参差不齐的碧绿一片;远处青山与秦淮河相接,呈现出青翠的颜色。野果子供给猿猴吃,它们还抱着小崽子;水边的蒲草留下鹤儿梳羽翎。客人来访时常常与我同坐在钩帘边喝酒,放眼望去都是山岚笼罩下的美景,我喝得有些醉意,但仍能欣赏到美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