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汀红蓼缀残霞,两两渔舟泊浅沙。
横笛共吹无调曲,隔林惊散并栖鸦。
声回野岸沈蛟室,响拂江风起浪花。
多少天涯未归客,夜深听罢却思家。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一汀红蓼缀残霞,两两渔舟泊浅沙。横笛共吹无调曲,隔林惊散并栖鸦。声回野岸沈蛟室,响拂江风起浪花。多少天涯未归客,夜深听罢却思家。
翻译为现代汉语后的版本是:
在夕阳映照下,一江春水波光闪闪,岸边红蓼花点缀着晚霞的余辉。两两渔船静静停靠在沙滩上,渔民们收起了网具,悠闲地休息。笛声随风飘荡,悠扬动听,仿佛在演奏一曲没有歌词的乐曲。然而,这美妙的乐章却在树林中引起了一阵惊飞的鸦群,打破了这份宁静。随着笛声的渐渐消散,野岸上的蛟室被声音所唤醒,江面上泛起层层浪花。在这美丽的景色中,有多少像我一样离家在外的游子,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着这美妙的笛声,心中不禁涌起对家的思念。
赏析:
《金陵八景·钟阜朝云》是明代诗人史谨的作品之一。诗中描绘了金陵(今南京)钟山(钟山)的朝云景象,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的高耸、云的变幻以及自然的神秘。
诗的前两句“一汀红蓼缀残霞,两两渔舟泊浅沙”描绘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观。汀洲上的红蓼花在残霞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艳丽,而两只渔船静静地停泊在浅滩上,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诗的第三句“横笛共吹无调曲”,则引入了音乐的元素。诗人用“横笛”来形容音乐的悠扬,似乎在表达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音乐之美。而“无调曲”则暗示了这种音乐可能并不遵循传统的旋律,而是充满了即兴和创新。
随后的第四句“隔林惊散并栖鸦”,则描写了音乐引发的自然反应。当笛声响起时,树林中的鸦群被惊飞了,它们在天空中盘旋飞翔,最后落在远处的树枝上。这种场景不仅增添了音乐的感染力,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最后两句“声回野岸沈蛟室,响拂江风起浪花”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当歌声落下时,海浪也随之起伏,仿佛在回应着笛声的节奏。这不仅体现了大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也象征着音乐带给人们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将自然景观与音乐艺术完美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和音乐美的深刻理解与独到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如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使其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色彩。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