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浪排空接海门,孤舟三日阻龙津。
曹瞒曾堕周郎计,王导难遮庾亮尘。
鸥散白云沉远浦,花飞红雨送残春。
篙师整缆候明发,仍谒荒祠问鬼神。
【注释】
襄口阻风:指在襄阳的口子江边遇风,即阻风于襄阳。曹瞒:曹操。王导难遮庾亮尘:王导难以挡住庾亮的鬼魂。庾亮是东晋大臣,为王导所杀。
【赏析】
《襄口阻风》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诗作。此诗首联写景,颔联用典,颈联写舟行之艰难,尾联借问神怪,以发感慨。全诗意境幽深,情韵悠长,富有哲理意味。
开头两句“雪浪排空接海门,孤舟三日阻龙津”,写诗人乘舟在襄口江面受阻,所见景象。江面上波涛汹涌,浪花飞溅,好像要把船身打翻。江水与大海相连,浩渺无边。诗人面对这样的景色,不由得产生一种惊悸、恐惧的感觉。他站在船上,凝望着茫茫大江,久久不能平静。“三”、“阻”、“孤”、“三日”这些字眼,渲染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焦虑。
接下来两句“曹瞒曾堕周郎计,王导难遮庾亮尘。”写诗人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及由此产生的感慨。曹操(操)曾中过周瑜(周公瑾)的奸计;而王导(导)却难以挡住庾亮(亮)的冤魂。这两句话,既是说曹操、周瑜、王导等人的为人处世,也是说作者自己的处境。“曹瞒”、“周郎”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们之间曾经有过激烈的斗争,但最终还是曹操占了上风。“王导”是指东晋名臣王导,他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羲之被桓温杀害以后,王氏家族就衰落了。王导虽然有高才远略,但由于他为人谨慎,没有采取果断行动来挽救家族的命运,因此也就无法阻止庾亮冤魂的出现。这里作者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当时朝廷的不满情绪以及自己的无奈之感。
第三联“鸥散白云沉远浦,花飞红雨送残春。”写诗人所看到的风景。远处的江岸上,白鸥在飘散,云彩在下沉。江边的花在纷纷飘落,红雨在空中飞舞;春天即将过去了,只剩下满地的残红。这四句话,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最后一句“篙师整缆候明发,仍谒荒祠问鬼神”。写诗人在船快要出发的时候,向神灵请教吉凶祸福。篙师是撑船的人,整缆是整理船帆,候明发是等待天明再发船。诗人在船将要起锚出发的时候,来到江边的一座荒祠前,烧香拜祭,询问神灵的意思。这四句话,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神灵的敬畏之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的求神问卜之举并非出于真正信服或迷信,而是出自内心的一种不安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