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十五六年前,曾上宣和御墨筵。
今日相逢品兰谱,羡君湘水谪神仙。
【注解】
观杨仪部画兰因寄钱□□(钱韦,字元吉,吴郡人,宋理宗时进士。)
金台十五六年前,曾上宣和御墨筵(宣和御,即北宋徽宗皇帝赵佶的御笔。金台,指汴京)。
今日相逢品兰谱,羡君湘水谪神仙(《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中以“品兰谱”为题,是借鉴赏杨仪部的画作来写自己对这位画家的仰慕之情。
首联写诗人与杨仪部相识于五十六七年前,曾一同参加过徽宗皇帝的御宴。“十五六年”,言时间之长;“御墨筵”,指皇帝御用的宴会,可见其时之盛。“曾上宣和御墨筵”,表明诗人与杨仪部曾经有深厚的友谊,而诗人与杨仪部相识也始于此时。当时两人都是朝廷中的才俊,因此结下的友谊十分深厚。
颔联直接点出作画,并从“画”的角度落笔。“今日相逢”,是说今天又见到杨仪部,“品兰谱”,是指欣赏他的画作。杨仪部擅长画兰花,所以这里说他的画作是兰谱。诗人通过这一举动,表达了对杨仪部的赞赏之意。他赞美杨仪部的画艺高超,同时也表达出自己对杨仪部的敬佩之情。
末联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感情。“羡君”,是羡慕杨仪部;“湘水”,是指湖南湘江,相传尧舜二帝都曾游历过这里,所以后人称湘水为“湘妃”。这里的“湘水”,暗指杨仪部被贬至湘水边,却仍然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才华,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文人。“谪神仙”,是对杨仪部的一种赞誉,意思是说他虽然被贬到了湘水边,但他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文人气质,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文人。
全诗通过对杨仪部画作的赞美,以及对其人生经历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杨仪部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之间的交往和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