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凄清意,不知鸣向谁。
秋声愁并入,宵枕听还疑。
感物成吾老,卑栖宁尔为。
相思何处所,泥壁破柴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秋虫
- 凄清的秋虫,发出微弱的鸣声,它们似乎在向谁诉说着什么。
译文:蟋蟀的声音虽小,但却充满了凄凉之意,不知道它们是为了谁而鸣叫。
注释:蟋蟀,一种常见的昆虫,常在秋天鸣叫。“凄清”意为悲伤、寂寞。“不知”表示对蟋蟀鸣叫原因的疑惑。
秋声愁并入,宵枕听还疑。
- 秋天的声音与忧愁一同融入了夜的寂静中,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总怀疑是否有什么声音在耳边。
译文:秋天的声音伴随着我的忧愁,仿佛与夜色融为一体。我难以入睡,心中不断猜疑是否有其他声音在干扰。
注释:“愁并入”形容秋天的声音与我的忧虑相融合。“宵枕听还疑”表达了作者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状态。
感物成吾老,卑栖宁尔为。
- 我被这些景物感动,感到自己已经老了。为了生活,我不得不选择卑微地栖身。
译文:我被周围的自然景物所触动,感受到了岁月的痕迹。为了生存,我不得不选择低下的地位生活。
注释: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感物”指受到自然景物的影响。“成吾老”表示因感受到时间的变化而导致的衰老。“卑栖”意为低贱的生活或地位。“宁尔为”表示宁愿保持这种状态。
相思何处所,泥壁破柴篱。
- 我在思念中找不到任何地方可以寄居,只能依靠泥土墙壁和破旧的柴篱。
译文:我在思念中找不到任何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只能依靠简陋的泥土墙壁和破旧的柴篱。
注释:“相思”指思念之情。“何处所”表示在哪里可以寄托思念。“泥壁”指用泥土糊成的墙壁。“破柴篱”指用旧木头做的篱笆。这里表达了诗人在贫困生活中无处安身的辛酸。
赏析:
这首诗以蟋蟀的凄清鸣叫声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于时间和生命流逝的感慨。诗中的“秋声愁并入,宵枕听还疑”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之中夹杂着诗人内心的忧愁,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接着,诗人通过“感物成吾老,卑栖宁尔为”表达了自己的生命感悟。最后,“相思何处所,泥壁破柴篱”则反映了诗人在贫困生活中的无奈和辛酸。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