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曾此作经生,不复书声但水声。
百尺瀑泉谁识主,千秋崖石独知名。
丹梯有路通丹壑,赤脚无尘下赤城。
更欲假君弦诵地,胡床塞默谢逢迎。
【诗句解释】
昔人曾此作经生,不复书声但水声。百尺瀑泉谁识主,千秋崖石独知名。丹梯有路通丹壑,赤脚无尘下赤城。更欲假君弦诵地,胡床塞默谢逢迎。
【译文】
先辈何子明先生读书处,昔日曾经是读书的场所。现在却听不到读书的声音,只有水流的声音。瀑布高百尺,是谁识别出它的源头呢?千年岩石矗立在山崖上,它的名字却被世人传颂。通往山顶的梯子通向了仙境的深谷,赤脚踏着赤色山石下山。我想到此地借读经书,感谢前辈的盛情邀请,用胡床代替了椅子。
【关键词注释】
- 经生:指学者,读书人。
- 水声:瀑布的声音。
- 丹壑(hè):红光闪耀的深壑(深谷)。
- 丹梯:红色的梯子。
- 赤城:红色山石。
- 假: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风光画,表达了作者对读书之地的喜爱之情。首句“昔人曾此作经生,不复书声但水声。”回忆了昔日在此读书的情景,现在却听不到读书的声音,只有水流的声音。第二句“百尺瀑泉谁识主,千秋崖石独知名。”描述了瀑布和千年岩石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第三四句“丹梯有路通丹壑,赤脚无尘下赤城。”描绘了通往山顶的梯子通向了仙境的深谷,赤脚踏着赤色山石下山。第五六句“更欲假君弦诵地,胡床塞默谢逢迎。”表达了作者想要在此借读经书的愿望,感谢前辈的盛情邀请,用胡床代替了椅子。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