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年太史公,桥头一笑去匆匆。
置身九棘三槐上,留语千岩万壑中。
别后冷将煨芋火,闲来忘却卖松风。
金经拓就遥相质,道眼凭君辨异同。
【注释】
- 郑珠江:名不详,据诗中“太史公”可知是唐代诗人。
- 桥头一笑去匆匆:桥头指长安南的曲江,太史公是李白在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40年)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时,曾与杜甫同游长安城南曲江,作《曲江二首》之一:“朝回日出倒西倾,渭水东流到几城?暂入殷云见紫阁,恍然归梦大江亭。”此处指杜甫在曲江与李白相见。
- 九棘三槐:汉武帝建柏梁台,高十余丈,上覆以铜柱承之。台成,武帝登之,有鸟集其上。帝问群臣:“此何鸟也?”群臣皆不知,后主父偃曰:“闻昔黄帝登仙,凤皇巢居于此,故号为凤凰台。台高百尺,方三十丈。”因命作柏梁台。台成,观者如堵墙,使吏卒伐柏上之。柏汁流出,染之为赤色。后人因称凤凰台为赤凤台。
- 千岩万壑:形容山势重叠,幽深。
- 煨芋火:指烧火煮食。
- 松风:指吹奏乐器。
- 金经拓就遥相质:指用金拓印经典文句,彼此对照。
- 道眼:佛家语,比喻悟性。
- 异同:差异或相同。
【赏析】
此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春,李白和杜甫同在长安。当时李白任翰林供奉,而杜甫则在洛阳,两人虽然同游于京城,但因种种原因未能会面。此诗即描写了二人在曲江相逢的情景和分别后的思念之情。首联回忆当年在曲江相遇的情景;颔联写他们站在长安城南的曲江桥头相视微笑的情景;颈联描绘别后怀念之情,以及闲来之时忘记卖松风的情景;尾联则表达希望友人能辨别自己的诗作中的不同之处。全诗情感真挚深厚,语言流畅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