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司棘寺久驰声,又总台纲进列卿。
南国几年分重寄,西江千里动归情。
长才未究生前用,恤典空沾殁后荣。
惆怅九原今不作,高风何处觅耆英。
【注释】
郎司:指唐宣宗时宰相李德裕。棘寺:指唐文宗时宰相郑覃。台纲:指唐宪宗时宰相裴度。南国:指南唐。重寄:指朝廷对南唐的重任。西江千里:借指南唐与南唐之间的长江水路,暗喻朝廷对南唐的重任。长才:指李德裕。生前用:指李德裕在任宰相时,为国家效力。恤典:指郑覃为相时的政事,也指朝廷对南唐的重任。殁后荣:指郑覃死后,朝廷对他给予很高的礼遇。惆怅九原:指朝廷对李德裕的哀悼之情。九原:指墓地。耆英:指朝廷中德高望重的大臣。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九月作。这一年,宣宗去世。李德裕于同年四月罢相,九月被贬崖州(今广东雷州市),十一月死于贬所。诗人写此诗,是为悼念李德裕。
首联“郎司棘寺久驰声,又总台纲进列卿”,意思是说郎官、御史两署久负盛名,你又是台阁重臣,位列三公。这两句是说李德裕生前在朝中地位显赫,名声很大。
颔联“南国几年分重寄,西江千里动归情”,意思是说南唐和朝廷之间隔着一条江水,你一生都在为朝廷效力,如今却死在了贬所。这两句话是作者对李德裕的哀悼之情。
颈联“长才未究生前用,恤典空沾殁后荣”,意思是说他生前没有实现自己的才能,死后朝廷给他的待遇却很高。这两句是诗人对李德裕的同情之情。
尾联“惆怅九原今不作,高风何处觅耆英”,意思是说现在连他的墓地都没有找到,他的精神永垂不朽。这两句话是诗人对他的哀悼之情。